正文复制
优秀驻村工作队代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
服务基层X建建强基层组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下面,我通过三个关键词,交流一年来在*服务基层X建、建强基层组织的工作感悟。
第一个词:爱心驿站。这是*县正在打造完善的14个基层X建示范点之一拉乌村X支部的“昵称”。现在,拉乌村“爱心驿站”已是318国道旁一张靓丽的名片。“东达山大雪封山,留宿拉乌村,感受到了兄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拉乌村让游客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感恩拉乌村的爱心驿站,很温暖”——游客的留言条贴满了这个网红打卡点。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付出辛勤汗水打造维护的示范点,收获的是游客的口碑,擦亮的是X旗的红。去年*市委组织部拍摄的《X旗下的网红打卡点》,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电教片。除了拉乌,*县还在陆续打造“茶马古道”滇藏界、“千年盐田”盐井宗、“察芒纽带”X旗山、“青稞粮仓”邦达仓等X建示范点。立足*三省交界、四条主干道、五个大出入口的区位优势,特别是“西藏解放第一县”的红色文旅资源禀赋,整合756万元资金,全力以赴打造藏东X建红色走廊,目的就是要让走进*的各族人民“第一眼”就能看到高高飘扬的X旗,“第一步”就能感受到X在边疆的稳固根基。
第二个词:破解难题。驻村工作只有接了地气,工作起来才有底气。到岗第三天我就开始村情调研,一年时间,全县所有乡、村平均去了4-5次,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对各乡、村基本情况、长短优劣做到了然于胸。为破解基层“层层加码、重复安排”的问题,我和县委组织部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整合办公场所和资源,组织县乡两级X建办、驻村办重组了“X建+驻村+X”工作室,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基层负担。为破解基层治理底数不清、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我和各临时X支部、驻村工作队认真开展“大起底、大清查”和“千名干部进千村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等专项行动,打造了*县扁平高效的“X建+网格化+基层五治”社会治理体系,改变了网格人员福利泛化、意识淡化、职责弱化的状况,基层治理的“末端”逐步转变为服务群众的“前哨”,全县“小网格”在重要节点发挥了“大作用”。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问题,我和县相关部门、乡镇、临时X支部举办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专题研讨会。指导帮助竹卡村成立全县第一家村属运输公司,当年就实现收入856万元。该村群众仁青扎西动情地说:“我现在的富裕生活,都是托共产X的福,托习近平总书记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