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之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效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
家风建设,是为“家之本在身”。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所形成、体现的风尚风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风与个人成长乃至家庭兴衰紧密相连。好的家风,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促使个人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促进家道兴盛。家风既作用于个人和家庭,又能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当千万家庭的家风汇聚融合在一起,就能“积小流以成江海”,使其内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蔚然成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说的即是此理。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凡是注重修身齐家、训导子孙者,无不追求涵养优良的家风,并习惯于将其精神融贯于成文家训,以期达到“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的良好效果。如,周公旦作《诫伯禽书》,告诫儿子伯禽要恪守六种谦德,“毋以鲁国骄士”;包拯治家如执法,特立家训碑,严令后世子孙禁犯赃滥,否则就得承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惩罚;司马光作《训俭示康》,教导儿子要以俭素为美,牢记“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这些家训家规,重心皆在于为子孙后代立规矩、树精神。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为新时代我们涵养和弘扬优良家风提供了支撑。对于家风建设,老一辈革命家同样高度重视,推动了红色家风的形成与发展。革命前辈们塑造的红色家风,是对中国共产X人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和延续,彰显了中国共产X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多免费素 材,微信:dadaw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