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去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创新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以改革集成促人才集聚,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2021年,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20强,获评**市首个**省创业型城市;入选2020年度10个**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度11个**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均为全市唯一。
一、坚持X管人才,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先后召开9次县委常委会议、专题会议,部署人才相关工作,落实集中研判会商、常态化需求分析、招才引才育才、分类认定评估、优秀人才评选、定期联系服务、专项述职评议、目标量化考核等8项机制,压实X管人才责任。将“百千万人才集聚计划”列为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被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重点关注项目,全市唯一;围绕“创业带就业、加快共同富裕”主题,实施乡镇X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新上返乡创业项目51个,全年新增公益岗7000个。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人才项目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国有人才发展集团,启动建设国际人才创新港,通过市场化手段,帮助企业精准招才引智。
二、推动政策创新,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引才观,全面优化人才政策,人口净流出局面实现扭转。近期,通过“双敲”行动统计,全县常住人口较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4万余人。对事业单位人员,做到“零门槛”。坚持“应招尽招”,在全市率先启动异地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回引;在教育、卫生等人才引进上,取消户籍等限制,条件优秀的直接面试录用,去年以来累计招聘、回引1700余人,超往年4倍。今年计划再招引2400人。对产业领军人才,突出“含金量”。拿出真金白银,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重奖。先后吸引27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来齐创业,3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对高校毕业生,增强“吸引力”。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补贴标准在省会周边县市最高;到企业工作的,再提高10%。2021年,全县高考录取大学生3146人,毕业回流3570人,首次实现“净流入”。对乡村创业人才,体现“扶持性”。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先后发放贴息担保贷款1004笔、9559万元,支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0余家。
三、建强平台载体,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坚持“筑巢”“引凤”相结合,使各类人才有更多发展机会、更大成长空间。壮大产业平台。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县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向国家级平台迈进,齐鲁高新区正积极争创省级高新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城,发展重点企业400余家,吸纳各类人才就业超5万人。做强科创平台。坚持X建引领聚人才,创新成立生物医药等产业链X委,激活企业创新主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75家,全市最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37个。投资20亿元,建成50万平方米的齐鲁科技小镇,入驻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引进优质项目120余个。永锋集团、森峰激光在德国、瑞士等地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外国人才61人。搭建高校平台。建立与驻济高校共育共享机制,与**大学共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大产业园;与济南大学共建中德工业设计创新园,将于近期开工,园区创新人才可达1万人,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开工建设,在校师生6000人,助力**打造职业教育集聚区、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县职业中专与**农业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永锋集团建设****智能制造职业学院,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