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质量效果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指出,要“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面对新时代国家对高质量教育与创新人才的渴求,迫切需要遵从教育规律,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四个维度,牢牢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
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活动达到目标和要求的价值判断过程。《总体方案》是新时代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倾向严重、导向不合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制约了教育创新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努力从四个维度,即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积极探索和改进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育人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管理评价机制。这对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进结果评价,推进教育评价科学化和全面化。结果评价是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结果等的效果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的最终结果评判。以往教育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标准,偏重课程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人的情感、应用能力、社交沟通等多方面的发展。当前基于考试成绩的“唯分数论”,不仅是教育管理工具主义的外在表现,而且也是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的重要根源。单纯结果评价造成“只见分数不见人”,是造成“五唯”痼疾的重要原因。人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的工具。人的发展是个性化、多维度的,不是单向度的。教育的使命是激励和发展人的潜能,促进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信念等多方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梦想和发展道路,从而有人生的成就感、获得感和价值感。为此,改进结果评价,推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全面性,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超越“唯分数论”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个性丰盈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超越“唯论文”考核教师,创新多元化教师发展路径;要创新管理服务评价体系,多用几把“尺子”评估教师和学生,而不是仅用“一把尺子”。
强化过程评价,推进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数据化和可量化。与静态的结构性评价过程不同,过程评价是一种对教育行为的动态性、数据性和全面性的过程评价,体现对评价对象(学校、学生、教师、教育活动、教育政策等)的可量化、全周期、多角度、反馈性的评价思维,有利于克服偏重结果的“五唯”顽疾,树立科学有效评价体系,科学分析教育过程存在的偏差与问题。强化过程性科学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有机统一,注重人(教师、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评价。如学生学习过程性分析、教师科研成长性画像、管理服务阶段性效果等,通过过程性分析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教育过程管理流程和评价反馈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模式的科学化和可量化。为此,强化过程评价,既要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管理服务过程的数据收集和应用,又要强化教育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从而为教育过程的制度制定和成效评估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