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全管理研讨会发言材料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被一根小小的柱子或一截细细的链子拴住。原因是驯象人在大象幼年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长成大象,虽然此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大象依然习惯受制于铁链,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也像大象一样,习惯于“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我以为”,“我感觉应该是这样的”等话语,它也许代表着经验资历,但更多的它也携带着一种工作中最危险的“惯性思维”的信号。或许,以惯例论事、凭经验处理会节约一些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间,但仅仅靠我们想当然的“感觉”是难以保障的。
再看这么一则小故事。
一次考试时,爱因斯坦的一名学生拿着试卷对他说:“教授,上面的问题和去年的完全一样。”爱因斯坦回答:“是的,但今年的答案不同了。”我们的岗位工作内容其实就是每年必考的试题,但是每年的答案并不一样。
随着安全管理的跨度、难度的加大,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现今安全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如何让其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旧壶装新酒”,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需要我们警惕安全管理中的惯性思维对具体工作的不良影响,不断跨越“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善于在原有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安全在安全管理中的经验,以守正创新的思维、严谨务实的行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和改进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