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材料(村级)
近年来,*市*县*镇*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推进乡村治理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治理,取得了村美业兴人和的良好成效。
一、建强基层组织,筑牢发展“主心骨”。*村始终坚持把夯实村级X组织建设作为优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严格落实“四抓两整治”、村干部“两强两化”工程和村文书专职化选聘等工作要求,结合村“两委”换届,坚持在“能人”中选“强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X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完成了村X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专职化文书选聘,村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锻造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了振兴农村的基础。组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周边乡镇观摩学习,通过外出培训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注重从复退军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返乡优秀青年中选拔人才,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坚持全域整治,推进环境“绿美净”。按照“规划先行、逐年实施、统筹推进”原则,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的方式,按照“不砍树、不砸石、不埋泉、不毁草”的四不理念,依村就势,因户施策,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实施道路庭院硬化、危旧房屋改造、便民桥、景观桥、护庄河堤、圈厕、排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叠水景观打造等项目,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同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村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村朱家沟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村为代表的生态美丽乡村成为省、市县闻名的靓点,成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及省、市、县各类重要会议现场观摩地。中央电视台、*卫视、*卫视、中国网等各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电影《爱在*》在此地完成拍摄。
三、发展乡村旅游,鼓足群众“钱袋子”。*村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采取“X支部+旅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X支部牵头成立了集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农家客栈、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朱家沟乡村旅游协会”。深入挖掘村族历史和红色文化,保护性修复了“朱家大院”,建设了麻柳广场、“朱子八德”广场、城门楼,打造了“酿酒广场”“乡村舞台”“归朴园”“春华秋实”“练炉坊”“望德台”“朱氏家训”“状元泉”“吉象泉”“明镜泉”等山水人文景观,先后建成了*县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和“五福临门”民宿,以及特色小吃摊位、电商馆、便民服务小商店、绿色原生态产品加工点。组建民俗演艺队伍2个,15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带动脱贫户16人户均增收3000元,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年“五一”“十一”期间,*村游客络绎不绝,每天接待游客达*多人次,其中*县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五福临门”民宿和小吃摊位收入均达到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