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第一站就来到商洛市,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深情点赞“小木耳大产业”,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探索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人优、人优我特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答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省全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发展乡村产业的新思路新路径,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18年5月,全县摘掉了30多年的贫困县帽子,实现现行标准下7.96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6个贫困村全面出列,在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率先脱贫。2021年8月,全县被确定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围绕市场需求导向,以县域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探索出“园区+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快培育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4+N”产业体系。食用菌、蚕桑、茶叶、烤烟四大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板栗、核桃、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由339万袋增加到2300万袋,产值由1500万元增加到1.3亿元,*高山木耳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桑园由2万亩增加到6.5万亩,桑园面积位居陕西省第三,养蚕发种由5000张增加到12000张,年均增长8%以上,位居全省第二;烟叶质量稳居全省第一,面积位居全省第三。茶园由8.1万亩增加到10.5万亩,茶叶产量由305吨增长到1300吨,产值增长到2亿多元,象园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烤烟稳定在2.8万亩,产值9000万元左右,面积位居全省第三,烟叶质量居全省第一;魔芋由3.5万亩增长到5.5万亩,产值由1.1亿元增长到2.1亿元;全县中药材达到12.8万亩,产值2.3亿元;板栗60万亩、核桃30万亩,年产值达到1.9亿元以上;畜禽饲养量达到96.89万头(只),产值3.2亿。全县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和“天然药库”,木耳、核桃等8个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板栗特色农产品跻身陕西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二、问题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