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毛泽东与统一战线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X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X的建设,是中国共产X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造性提出并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深刻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在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
毛泽东始终认为,统一战线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无论如何要团结最大多数的人。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为实现X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使命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受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为挽救民族危亡,具有强烈忧国忧民意识的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是不错,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他在文章中回答了民众大联合是什么?为何要大联合?如何进行大联合?强调民众是拯救自己命运和改造社会的积极力量,人多力量大,一旦联合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中国共产X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在革命实践中意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X的二大提出“联合全国革新X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X的三大正式决定共产X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X,实现国共合作。1923年7月,毛泽东发表《北京政变与商人》,强调“惟有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人、学生、教职员,乃至各种各色凡属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1924年初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形成,加速了中国革命进程。而随着“共产X和国民X联合的南方革命势力”“由弱小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取得了北伐的胜利”,“称雄一时的北洋军阀则被打倒了”。
大革命失败后,X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紧紧依靠农民,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10月3日,工农革命军在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如何对待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问题时,毛泽东要求部队与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建立军事统一战线。毛泽东坚持发展工农联盟思想,致力于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X,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领导创建“工农兵苏维埃”革命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在X内外两大斗争中探索发展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X摒弃前嫌,提出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同盟者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ZZ主张。毛泽东认为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他在《中国共产X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指出,“这就在中国共产X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包括资产阶级及一切同意保卫祖国的人们的,是举国一致对外的”。七七事变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并不断扩大,为加速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X及时提出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毛泽东指出,“被蒋介石政府各项反动政策所压迫、处于团结自救地位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强调要建立一个包含上述阶层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一个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X派、各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在内的几万万人的统一战线,它是以工人农民为基础的,它是在工人阶级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