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D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变革,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形成了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结晶。这一重要论述从意识形态工作价值论、实践论、方法论的哲学界域,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问题,呈现逻辑严密的内容结构。深入理解和贯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其内容的学理阐释,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推进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呼唤新的思想理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论,是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机遇挑战的审视。
(一)理论赓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的创新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继承与发展的创新成果。较之于资产阶级立足于“抽象个人”的虚假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原点,提出“理论掌握群众”的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揭示“哲学消亡”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辩证关系,进而指明了意识形态具有“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的实践功能。列宁通过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强调“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意识形态”,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立场,阐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灌输”论的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D遵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在百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科学把握“两个结合”,形成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理论,是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生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同志明晰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具体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实践观与矛盾观,反对教条主义,强调“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转向,同志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展开,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此基础上,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坚决抵制“西化”与“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同志阐述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意识形态工作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D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变革,坚持守正创新,提出基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通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的人民性与实践性。
(二)历史镜鉴:国内外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这条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明了思想的生成发展来源于对社会历史现实的能动反映,是从历史具体到理论抽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D始终围绕中心工作与使命任务,依据不同历史方位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确定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开展D内整风运动与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D的自我革命,从革命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窠臼,到新时代D史学习教育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凸显D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度重视精神品格塑造与英雄模范引领,在伟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中凝练了以伟大建D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D人精神谱系。这些历史经验的积累沉淀,夯实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生成的历史根基。
纵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践呈现迂回前进的艰辛历程,尤其是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给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总结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D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这一论述指明了意识形态关乎国家政权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D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D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牢牢守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与思想防线,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
(三)现实考量: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机遇挑战的审视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是基于意识形态工作基本形势的分析,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机遇,着力于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中央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D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弱化的问题得以解决,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从根本上、全局上扭转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处于具备更为坚实物质基础、更为完善制度保证的战略机遇期,全D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为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D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这些挑战既有内生因素,也包含外部压力。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深层次利益结构调整与意识形态转型相互交织。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显现,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呈现出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态势。外部讹诈、打压、遏制、封锁、极限施压随时升级与西方网络意识形态隐蔽传播相互共谋,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演变为制度竞争。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西方错误社会思潮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不断加剧渗透,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因此,为有效应对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