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毛泽东与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斗争,但最主要的形式是进行武装斗争。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研究军事、指挥作战,对武装斗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胜仗,建设什么样的国防、怎样建设现代化国防等重大问题,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的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我们X成立初期,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X的一大纲领中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这表明,我们X从建X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由于对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缺乏深刻认识,陈独秀以及中共中央的多数领导人对建立X直接领导的武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央还要求在国民军中从事ZZ工作的共产X员和共青团员“只是注意ZZ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这使X在大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共产X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毛泽东后来比喻说,“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血的教训使X认识到,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X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X武装反抗国民X反动派的大幕。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X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这次会上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领导秋收起义时,他进一步指出:“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X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X还领导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逐步建立和发展自己领导的革命军队。毛泽东、朱德在斗争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毛泽东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他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其历史进程的各个时期中有不同的内容,但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处在“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这样的环境中,共产X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X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有了枪就可以造X、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面出一切东西”。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X人〉发刊词》中进一步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我们X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共产X。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全X同志都不要忘记”。他还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X的建设,是中国共产X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论述是对武装斗争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
基于对“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深刻认识,我们X在各个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