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20世纪90年代末期,正当很多人期冀着如何迎来一个新世纪、开启一个新千年的时候,一场猝不及防的金融危机悄然而至。亚洲金融危机自1997年爆发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迅速从东南亚国家蔓延到东北亚地区,进而波及欧美和拉美等地,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回顾
这场金融危机,最初是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危机开始的。作为危机最初发生国,泰国在1997年五六月间,因受国际金融投机家深度影响,本国货币泰铢的贬值压力持续增大,尽管政府动用4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但无济于事。及至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实行多年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其汇率水平完全取决于外汇市场供求。结果,泰铢当天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下降17%,外汇及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此影响下,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压力骤增。7月11日,菲律宾继泰国之后,成为东南亚地区第二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同日马来西亚也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两国货币大幅贬值。马来西亚林吉特一度跌至建国40年来的最低点。7月中旬,长期稳定的新加坡元也贬值下跌。8月中旬,印度尼西亚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印度尼西亚盾随即大跌。此后,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日益严重,并开始向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地蔓延。
货币危机扩展到股票市场。8月底,东南亚汇市和股市出现联动暴跌。到9月初,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股市跌幅均达三成以上,即便是波动较小的新加坡股市跌幅也达18%。由于货币贬值及股市大跌,投资人损失惨重,资金纷纷撤出亚洲,进而加重了对股市的影响。10月27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一路狂泻,出现历史最大跌幅,以至交易暂停。在东北亚地区,韩国股市亦大跌,并引发汇市下跌。11月17日,韩国宣布放弃维持韩元兑美元汇率在986:1的原则,随着1000元心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