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暨三届三次职代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中铁董事长

一、“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2021年是X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国中铁奋进“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元年。一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等诸多挑战,全公司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及国资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守正创新、破局突围,推动改革发展和X的建设在大庆之年、开局之年、进军之年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显著成效。一是企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04万亿元,同比增长7.39%,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世界500强排名跃升至第35位,再塑新的发展里程碑。二是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实现利润总额378亿元、净利润301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较上年升高0.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加1.14万元/人,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司连续8年获国资委业绩考核A 级,获2020年度X建考核A级。三是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 项,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2项,居建筑类中央企业榜首;新增“一院士、两大师”,实现历史性突破。四是深化改革再获新成效,改革三年行动完成率超过70%,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形神兼备、成熟定型。五是服务国家战略彰显新作为,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勇担重任,中老铁路、北京冬奥会设施等重点工程顺利完工,海外业务逆势上扬,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4次点赞中国中铁,鞭策勉励我们争取更大作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欣慰、催人奋进。
一年来,公司X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董事会认真履行“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职责,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牢牢把握时代主题,立起了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航标。
系统研判宏观大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出台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十四五”战略目标和“123456”工作策略,明确了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发展方式“两个转化”的具体措施,以系统思维、宏观视野、突出发展质量的战略考量,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中铁、怎样建设新时代的中国中铁等重大问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各项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围绕国资委“两利四率”考核指标,强化过程管控,通过提升经营规模质量、重塑业绩考核体系、完善制度业务流程、加强风险合规管理、实施经济运行预警等一系列措施,把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贯穿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提质增效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 纵深推进企业改革,搭建了稳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与各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70多项,战略性转移新设三级公司19家,资源要素进一步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富油区块”集中;重构海外业务版图,新设境外区域总部23个,助推海外业绩逆势上扬;统筹“战略+运营管控型”“监管+服务型”总部建设,构建了职能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监督保障三大系统,精简、高效的总部中枢逐步形成。以中铁交通为主体重组全系统高速公路运营业务,打造高速公路“投建营一体化”专业平台,投资公司实体化改革迈出坚定步伐。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 制定重大事项决策清单,进一步厘清了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完善母子公司治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子公司董事会建设,治理机制实现上下协同,公司董事会获中央企业董事会评价A级。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构建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1+N”制度体系,充分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三)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打造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把科技创新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抓手,全年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2.24%,三大专项任务攻关取得世界领先成果,1项创新理论研究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连续2年摘得中国专利金奖,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7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55 项,企业科研攻坚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铁电气破冰登陆科创板,公司深度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产业架构初步形成;盾构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5个产品通过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完成时速600千米以上高温超导磁悬浮工程化系统实验测试,“赤沙号”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填补中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空白,行业领军地位进一步稳固。“信息贯通工程”实现主线贯通,“数智升级工程”场景化应用纵深推进,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顺利投产,数字工地、智能建造、智慧工厂、智慧运维走在前列。
(四) 不断夯实短板弱项,补强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根基。
聚焦强基固本,在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大力实施“2030” 专项审计,扎实推动“四工”“四超额”“四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劳务分包和设备采购管理,整饬项目现场管理乱象;召开项目管理“常州会议”, 宣贯大商务管理理念方法,系统部署了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出台了各层级项目管理责任制指引;制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方案,组织18家工程局对标学习中铁四局等龙头企业,中铁四局、中铁上海局、中铁大桥局入选国资委管理提升标杆企业,工程项目现金流自平衡管理入选国资委管理提升标杆项目;加大治亏工作力度,压降“两金”、处置“两非”“两资”,坚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一企一策压减法人企业64户;进一步深化“处僵治困” 工作成效,超额完成年度亏损额和亏损面“双下降”50%以上的治理目标。
(五) 持续深化风险防控,形成了倒逼高质量发展的管控机制。
严守债务风险底线,全面排查参股基金和参股企业潜在风险,全面核查子公司风险资产规模,成功化解“大马城”合同风险,追回前期1.85亿美元投入, 主动“排雷”、精准“拆弹”,有效防控了风险爆发。严守X风廉政建设底线, 一体推进“三不腐”,高质量完成了对10家子企业巡视工作,开展重大项目专项监督,持续整治“靠企吃企”问题,出台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度,构建了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监督工作体系;全年给予X纪、政纪处分1389 人次,组织处理1210人次,对52件违规违纪典型通报曝光,提升了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的综合效能。严守安全质量环保底线,深刻吸取相关事故惨痛教训,深入开展安全质量隐患“大反思、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强化新时期“2468”管理要点宣贯落实力度,出台“铁腕治安全硬十条”,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六)全面加强X的建设,发挥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ZZ优势。
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扎实开展X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X百年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情怀、爱X爱国爱企”主题活动, 高质量承办国企X建会五周年系列活动,凝聚了“中央企业永远跟X走、中国中铁始终走前列”的强大精神力量,得到了中央及国资委指导组高度评价。深入推进“X建创新拓展年”,制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重要……精神工作办法和工作台账,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强化“三基” 建设和X支部“晋位升级”,推动X建业务深度融合,把X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不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子公司领导班子日常履职情况考察,统筹运用考察结果强化班子整体合力和干部履职能力;实施“5100”人才工程,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老中青” 人才雁阵。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成立融媒体中心,构建"九位一体"宣传矩阵;传承伟大建X精神,淬炼“开路先锋”企业文化理念系统,高标准建成“开路先锋”文化展馆,树起了“永远的开路先锋”精神旗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企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营动能减弱。从原因来看,各子公司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狼性文化”还需努力增强,市场嗅觉、触觉有所减退;经营理念没有跟随市场与业主需求与时俱进,商业思维尚不成熟,工程思维依旧牢固;投资公司尚未走出依靠母公司“输血”的“巨婴”阶段,个别工程局存在“等靠要” 的“躺平”心理;经营城市、经营客户业主、经营公共关系能力较弱,高质量经营任重道远。其表现在结果上就是:模式创新引领能力和专业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高端经营资源储备不多,传统优势领域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华东、华南等重点区域,新基建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城市更新等综合型项目开拓效果还不明显。
第二,各项耗损蚕食效益。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资本耗损。投资业务资本金回收和利润形成机制导致资金循环不畅,部分项目交易结构复杂加重融资成本,投资公司一方面面临资本性投入入不敷出的困境,另一方面因施工期利润高企造成税负较大,而施工企业却因资金紧张导致收益变窄甚至亏损;投资项目内部管理关系、经济关系盘根错节,三角债现象严重。二是结构性及交易性耗损。区域内各层级组织架构错综复杂,股份公司区域总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集团公司区域经营机构“内卷”程度严重。三是管理耗损。“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文化生态远未形成,管理策划有名无实,施工组织形同虚设,分包转包、劳务队伍管理乱象丛生,“跑冒滴漏”现象比比皆是,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依然严重制约项目盈利能力,项目亏损面和亏损额持续扩大。
第三,资产质量亟待改善。一方面,子企业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部分子企业风险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各类欠款诉讼纠纷不断,已呈现积重难返的态势;股份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常年净流出,陷入“报表有利润、手中无现金”的“失血”窘境。另一方面,债务驱动发展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配置与投入产出效率匹配度不高,低效无效资产存量较大,资产流动性趋弱,财务资源瓶颈凸显,融资能力已近上限,货币资金存量大幅减少,负债率管控压力巨大,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环境、动能持续减弱。
第四,各类风险隐患加剧。廉政风险、债务风险、安全质量环保风险等各种隐患如影随形、屡屡发生,教训极其深刻。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对于矛盾问题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 特别是2021年发生的几起腐败案件给我们敲响警钟,X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二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产、基金、信托、地方平台等领域的潜藏风险开始浮出水面,原有投资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使得系统内部地产、金融类风险事件频发,损失巨大、影响恶劣。三是安全质量、环保也是险情不断,几起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已对涉事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精准识变应变求变,明确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曲
2022年,将召开X的二十大,这是X和国家ZZ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ZZ环境极为重要, 做好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和X的建设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21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研判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三重压力、四个必须、五种问题、七大政策”,实事求是,思想深刻,对做好2022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都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总体上看,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但整体经济形势更加严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VUCA) 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对于中国中铁而言,必须准确研判形势、洞察时局变化、争取战略主动,统筹把握好市场变幻的四“冷”四“暖”。
第一,宏观经济遭遇“三重压力”之“冷”与稳增长政策托底之“暖”。需求收缩主要表现在支撑经济发展的消费和投资增长疲弱,出口近期也开始下滑;供给冲击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性短缺,缺煤缺电、上游涨价冲击生产, CPI和PPI“剪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