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探索完善农村居住环境更新模式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X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乡村地区,上海的乡村振兴应该走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均衡发展道路。但从近几年全市推动农村居住环境更新的实践来看,存在整体更新进程较慢、进城集中居住限制较多、农房翻建门槛较高等问题。*区通过尝试探索组团式更新(保留保护村落中,*户及以上村民,同一时期、集体连片,原址翻建或平移集中翻建住房,并同步更新周边居住环境)的做法,为广大保留保护村的居住环境更新提供了可行路径。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重点聚焦保留保护村住房更新,深入本区*个镇*个村开展调研,面对面访谈近*人,发放调查问卷*份,走访市级专家*位,并结合赴*、*、*以及*等地学习考察经验,分析梳理更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着重探讨*区保留保护村的更新模式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颜值和农民生活品质双提升提供参考。
一、*区农村居住环境更新现状
(一)整体情况
1.村及农业人口基本情况。截至202*年,全区共*个村委会、*个村民组,其中规划保留保护村*个、非保留保护村*个,规划保留保护村内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的成员约*.*万人。
2.住房更新基本情况。全区农村住房大多建于上世纪*、*年代,部分房屋老旧破败,有待更新。调查问卷显示,房屋未翻建的户数占比为*.*%,其中,除*镇*村、*镇*村、*镇*村翻建比例较高外(分别为*.*%、*.*%、*.*%),其他村翻建比例普遍较低。
3.村民更新住房基本意愿。调查问卷显示,一是翻建意愿强。在还未更新住房的村民中,超过半数的村民倾向于翻建房屋,远远超过等待动迁的比例(*.*%)。二是居住意愿高。在住房条件改善的前提下,村民也更倾向于居住在农村。在已翻建住房的村民中,愿意全家留在农村生活的占比达*.*%。三是投入意愿大。已翻建的村民,由于自住比例高,前期对住房的建设和装修等资金投入意愿都比较强,户均建房成本(土建与装修)在一百万元左右。
(二)现有工作推进体制机制
1.政策机制。以《*区关于进一步改善本区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指导,积极发挥政府引导、村委会主导、村民自主作用,按照“房屋自建、资金自筹、村宅自治”和“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原则,引导组织村民以组团形式规范有序自主翻建房屋。
2.资金保障。采用“村民自筹为主、政府奖补为辅”原则,民主讨论商定建造标准和建房费用,自行筹集资金;各镇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予翻建村民适当奖励补贴;有的镇村引入第三方资本,为以组团形式自主翻建的村民筹集资金提供途径。此外,在更新过程中若实现平移归并,并达到节地标准,还能享受相关节地补贴;获得市级批复的平移集中项目,在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三)各街镇农村居住环境更新模式及特色
1.马陆镇北管村的做法和模式。北管村村落原本以联排居住为主,以组团原址翻建同时结合平移集中居住的方式,推进村民住房有序更新,并统一实施适合现代农村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在推进过程中创新形成“听民意、旧址翻、争先后、定风貌”的*字方针。安亭镇星明村也采取此类模式实现村民住房更新。但北管模式在整个组织实施过程中需做大量群众工作,对基层组织的强有力保障需求较高。
2.*镇联一村的做法和模式。*村村落原本以自然分散为主,通过结合产业发展实施农村平移集中居住。在推进过程中,以先规划后方案、先征询后归并为原则,试行全村域宅基地集中平移归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并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的方式(由集体经济组织和投资企业分别通过土地使用权和资本投入,形成权属清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外冈镇周泾村的模式也与此类似。但联一模式仅在部分街镇有实施条件;有实力、有意向的社会资本也比较难找。
3.*镇向*的做法和模式。*村村落原本以自然村落形态为主,通过整村原址翻建,保留了原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