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央苏区时期如何改造社会习俗
中央苏区地处赣闽粤三省之交的偏远山区,历史上封建社会陋俗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不仅长期地影响广大民众的生活习性,而且极大地阻碍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为此,朱毛红军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原有社会风俗进行了革命性重塑,培育出了一种全新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加强文化教育的破旧立新。朱毛红军在创建中央苏区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教育的破旧立新,重构了苏区社会风俗新形态。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中央苏区文化教育始终注重共产主义精神的涵养与历练。苏区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首任中央教育部部长为瞿秋白,副部长为徐特立。出版发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读本。1932年春,苏区中央局X校创办。在此基础上,1933年3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创立,这是中央X校的前身。二是探索文化教育新途径。为革命性重塑原有社会风俗,苏区普遍建立了列宁小学、夜校、识字班、列宁室,开展了扫盲识字运动,鼓励妇女进校读书识字。遍布苏区城乡的村口路旁挂有识字牌,民居墙壁上书写标语、口号。苏区军民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认识到旧风俗的愚昧,而普遍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三是深刻揭露封建陋俗恶习的本质。1928年10月1日,《中央通告第四号——关于宣传鼓动工作》指出:必须“无情的打破农村一切封建宗法反动的思想,尤其在苏维埃区域。”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历史偏见: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封建观念与习俗,苏区宪法给予彻底摧毁,苏区文化教育给予猛烈批判,以此唤醒和激发妇女自我解放的意识和热情。
开展群众性卫生体育运动。中央苏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