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2024年3月5日)
一、对“千万工程”的基本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 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 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千万工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 建设,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科学把握乡村振兴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注重多目标平衡,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深度融合,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全面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指引。浙江的乡村之所以能称之为“和美乡村”,关键就在“和”。“和”是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从“枫桥经验”到“三治结合”,再到各种形式的治理模式在浙江大量涌现,都对乡村产业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与“三个提升”的关系
(一)从大纲看重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通过33条措施详细部署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而到了2024年,工作重点更加聚焦,将农业
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精炼为6个大的方向,并通过28条具体措施进行部署。这显示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家和老百姓在农业农村发展上的目标和期望变得更加明确和聚焦。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确保”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底线,它确保了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而“三个提升”则是我们的具体任务,包括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同时,我们还强调了“两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作用, 以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这两个强化措施既是实现“三个提升”的重要手段, 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在“两个确保”的底线问题上,粮食安全问题任务更加繁重,其重要性也 应排在首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粮食产业本身也是乡村产业的一部分。 同时,在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如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等, 也直接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两个确保”在很大程度 上也可以包含在“三个提升”之中,它们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重中之 重。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X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加强X的领导,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ZZ保障。
(二)从举措看亮点
第一,粮食安全方面:一是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二是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三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四是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 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
第二,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要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第三,乡村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第四,乡村治理方面,提出要推进抓X建促乡村振兴,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 基层事务准入制度等。
第五,强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要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年整省试点。
(三)“三个提升”的定位与相互关系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把这三个方面的水平提升打造成了一套“组合拳”。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活水,产业兴旺就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它解决 经济基础问题。有了经济基础,乡村建设就有了底气和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供给、生态环境等老百姓可感可及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改善得更好。不管是 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在有序推进、有效完成上都有赖于良好的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身就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乡村 振兴必然也少不了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这才是决定上层建筑牢不牢固的关键, 也是体现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核心所在。
三、统筹“三个提升”与乡村全面振兴
(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如何将“土特产”做大做强并提升影响力
第一,构建全产业链。特色产业通常规模较小,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后端相对薄弱。因此,要做大做强土特产,首先需要延长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并创造更多的价值点。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开发出具有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的特色产品。特别是融入乡土文化元素,以独特的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
第二,创新业态和经营模式。土特产的特殊性使其更适合采用新的业态和经营模式来支撑。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需要紧密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