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地方要贯彻落实好这一新要求,首先就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川观智库在搜集一线认知诉求和困惑的基础上,深入采访10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形成《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解惑”报告》,力求帮助一线吃透相关要求、避免认知误区,助推地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困惑1: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论述之间究竟是啥关系?
回应:它们统一于习近平经济思想,共同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
多位基层人员都谈到同一个困惑: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中央提出了不少重要论述,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再到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如果用一句话归纳就是它们统一于习近平经济思想,共同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这个重大问题。综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尹西明等的观点,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开始,到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背后能看到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向前发展的清晰脉络,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其新近重大理论成果。受访专家表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逻辑、大方向,而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困惑2 :都是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过去抓科技创新有啥区别?
回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其特殊时代背景,因此更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数字技术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有工作人员询问:具体到一线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过去要求抓科技创新、抓成果转化是不是没啥区别?“说白了还是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我把原来工作进一步做扎实、做深入就行了。”
川观智库采访中发现,这个困惑有一定代表性。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创新起主导作用”,而此前各地不少工作部署中已经有诸如“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等类似表述,既然多年来各地已经把科技创新放到了很高位置、已经在大力推动相关工作,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过去工作有什么不同?
回答上述问题,必须要结合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受访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层面至少提出了三点新要求:第一,更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周文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更注重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注重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不满足这些条件就只是一般性创新,就不是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创新”。第二,更强调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表示,生产力发展可简单概括为“人力-马力-电力-网力-算力”的演化过程。具体到现阶段,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第三,更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提醒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困惑3:如果暂时没条件抓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靠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
回应:“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