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X中央基于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未来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始终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和需求在对立统一中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新时代以来,我国需求和供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
需求由内需和外需构成。在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通过不断扩大外需,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成为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并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特别是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遏制打压,包括抵制我国生产的产品,这导致外需增长的势头没有以前强劲。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积累起了巨大的内需潜力。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和投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总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发挥不够。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但存在着“全而不优”“全而不强”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如水泥、钢铁中的建材等产能由于房地产投资偏弱而过剩;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但下游相应消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出现内卷式竞争和过剩;一些原计划出口的产能则由于外需的变化而出现过剩。二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此外,供给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还有待提升,有些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严重依赖国外,存在“卡脖子”现象。
这种供需新变化,意味着影响供需之间动态平衡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为此,要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因此,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动供需做强做优,推进供需深度融合,畅通供需高质量循环。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需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需求在,动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