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数字生命遥远吗?
近年来,随着技术上的突破让数字生命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不过与大众眼中活灵活现、虚实难分的固定形象不同,数字生命定义的多元化也决定了其丰富的形态。
数字生命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生命在于延续和变化,数字生命可能早在20世纪末的时候就诞生了。这些能够自主进化和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可能与我们当下的想象相去甚远,但这种以“进化”和“复制”为设计目的的程序确实是数字生命畅想的开端。
随着算力条件的提升,AI技术研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AI模型已经可以按照指令准确模拟人物身份并与使用者交互。AI模型能够对外界的信息做出反应,并且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已经十分接近数字生命的定义。利用AI模拟人格一度成为网络社区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AI生成自己的数字形象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分享,或是尝试“与自己对话”。数字人格、虚拟人也开始成为数字生命的近义词。
网络的普及赋予每个使用者数字身份,我们使用数字身份在网络中交流,当使用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时,使用者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被数字化了。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数字生命不再独立于现实生命,人就同时拥有了现实的生命和数字的生命。这个意义上的数字生命并不一定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它由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的全部投射所构成,数字身份就是其初级表现。
数字生命的核心,在于与外界的交互,它可以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自我复制和进化的程序,可以是与人无障碍交流的AI和机器人,也可以是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人。
数字生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