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不可逆转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备受瞩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跨过层层坎坷,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平稳起步、回升向好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2月份相关数据,开年经济运行释放积极信号,随着宏观政策“组合拳”效应的持续显现,经济内生动能不断激发,生产需求稳中有升,经济运行平稳起步、回升向好态势显著。
从生产指标来看,今年1—2月份,工业生产加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年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从需求指标来看,作为提升国民幸福指数重点的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从投资指标来看,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对经济景气敏感度极高的民间投资由降转升,民企投资信心逐渐回升。与此同时,1月份、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0.3%和1.0%,均展现出稳中有进、发展向好的趋势。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成长,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有明显增幅,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难看出,我国已经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当然,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基础还需加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难免会经历必要的阵痛,经历挫折与挑战,如社会预期偏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犹存,经济持续回升中的一些潜在风险与困难仍有待解决。要认清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还需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在多方面精准实施政策,啃下“硬骨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增强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明确了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推动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实施的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发挥,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获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有效益的投资和有潜能的消费正在进一步被激发。近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X中央、国务院基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设备保有量位居全世界第一。随着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相关企业对于高效淘汰旧设备、合理引进先进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方面起到极大作用,同时可推动先进产能增加和节能降碳等,利在当下、亦在长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愈发强烈,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将充分激发有潜能消费者的发展空间,在充分依靠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高质量商品时,坚持政府引导原则,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加快形成更新换代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