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随园食单》中的雅致情怀与节俭仁爱
《随园食单》是清代文坛领袖袁枚撰写的美食著作,涵盖了食材选取到佳肴品鉴、美酒名茶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作者数十年间饮食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以细腻的语言将美食描摹得绘声绘色。
袁枚少有才名,为官政声卓著。父亲离世后,袁枚辞官返乡,购置隋氏废园以自处,将其修缮成“随园”,《随园食单》由此得名。以往的美食著作往往就饮食论饮食,袁枚的作品则独辟蹊径,超越了一般的食单。它既有烹饪杂文,又有作者借美食而彰显的修身治国之宣言,既展现了传统文士的仁爱之心与雅致情怀,也传达了节俭、仁爱的美食理念。
节俭、仁爱的美食理念
袁枚好吃、会吃,但他坚决反对虐待动物,抵制随意浪费的行为。节俭、仁爱的饮食理念贯穿《随园食单》全书。“须知单”“戒单”被袁枚置于卷首,构成了本书的纲领,凝结了他饮食思想的精华。尤其是“戒单”鲜明体现了上述理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戒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即贪图贵重食材,爱慕虚荣之意。有一位太守宴请宾客,袁枚也在其列。只见碗大如缸,内有水煮燕窝四两,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燕窝淡而无味,客人却争相称赞。袁枚不以为意,笑道:“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意思是说,大家是来吃燕窝的,不是来贩燕窝的。若单纯地装点面子,干脆在碗里放上数百颗珍珠,就算不能吃,那又如何?可见,袁枚“毒舌”起来,直接而辛辣。
其次,戒“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桌上饭菜,适可而止,菜品繁多徒增纷扰,与饮食的本义相去甚远。何况多则易错,厨师心力有限,一日之内菜品过多,烹调时难免出错。袁枚曾赴过一场“盛宴”:一场下来共40余道菜品,光点心就有16样。但袁枚到家后,仍煮粥充饥,足见这宴席是何等粗制滥造。客人无心品尝众多菜品,宴席过后剩余的食物自然堆积如山。
最后,“戒暴殄”。常有人为了所谓的珍馐暴殄天物,放弃食材的大头,只取“精华”部分。例如,烹饪甲鱼时单单取出裙边,甲鱼肉则被弃置一旁。袁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