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县关于X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探索X建有效引领乡村治理,凝聚治理主体、创新治理路径,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着力梳理分析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为做好X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做法与成效。今年以来,*县以列入全省X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协调推进组,下设“一办四组”,推行“一核四化三行动”创建载体,明确“7+N”试点示范创建基础工作事项,聚焦X建引领与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在组织联动上下功夫。注重发挥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村村联动”“村社联动”等组织联动模式,在全县成立“联村联社”X委*个,覆盖*个村,推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比如,成立联村X委,帮助*个村连线开通公交车线路,抱团发展特色产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探索推行村X组织引领农村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建立重大活动事项向村X组织报备制度,制定“五要十不准”准则,规范备案村级社会组织*个,改造提升民俗活动场所*处。比如,将村内宗祠改造成为农民文化广场、家规家训展示点,添置农家书屋、民间调解室,赋予新功能、新内涵。
(二)在汇聚力量上下功夫。注重集聚头雁队伍、下派人才、X员等各层面人员力量,创新推行村X组织书记“提级谈话”工作,建立“一报告两清单”监管机制,采取现场会、比武练兵等方式帮促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探索集聚下派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将下派人才的特长优势与各村需求相匹配,开展“组团化、片区化”跨村服务,实现下派干部“效用最大化”;同时,构建“村X组织+网格X小组+X员家庭户”三级组织体系,通过X员联户帮治、X员带富先锋培育、X员责任区等模式,充分发挥X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建立联户帮办机制,由村主干一人带十户、两委成员一人带五户、X员一人带三户、村民代表和网格员一人带一户,织密X建引领治理网。
(三)在群众参与上下功夫。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抓好乡村治理“五小平台”建设,因村制宜灵活搭建小板凳、小食堂、小积分、小网格、小微权力等治理平台,就近就便设置*处议事亭、议事长廊、议事小院,常态化运营长者食堂*余所,引导*个村建成智慧化平台,畅通村民诉求渠道,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比如,推行“逢五说事”,把每月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设为“集中说事日”,引导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模式,通过“一图统揽、一图统管”让网格高效运转,使便民服务更加快速便捷。
二、存在的问题。随着省级试点县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足与制约因素,集中体现在三个重点环节:
(一)从X建引领的“能力”来看,X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基层X组织功能强弱与乡村治理成效呈高度关联性。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我们的村级X组织建设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一是村X组织功能不够强。部分村级X组织不具备引领乡村治理的ZZ整合力、社会动员力和群众号召力。有的阵地建设不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形式化;有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X务、村务、财务公开敷衍了事,影响X员和群众对X组织的信任度;有的对“X建引领”理解模糊,不善于以X组织名义开展工作,办事“低调”、不懂宣传,群众基础不实,工作推动不畅。二是“头雁”队伍素质不平衡。虽然“一肩挑”书记的年龄、学历结构大幅优化,但部分人员的能力素质并不适应乡村治理新要求。有的基层经验欠缺,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打不开工作局面;有的习惯用老思路、老方法办事,缺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治理水平差强人意;有个别村的X组织书记主要心思没放在村内事务上,专注度不够、执行力不强。三是X员示范作用不明显。X员是X组织的细胞,是X的战斗力的基础。*县农村X员的流动性很大,全县*余名农村X员中长期稳定在村的占比仅1/3左右,直接影响了X组织的正常运行,发展X员、审议重大事务时都是好不容易才能凑够人数。尤其是留在村里的X员往往年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