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深刻把握八对关系发展“新质”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新型劳动者的产业匹配提出了新命题,进而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培养新型劳动者,事关产业未来的“新质”含量,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稳致远,是教育领域的“国之大者”。为充分贯彻落实X中央在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出的要求,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莱职”)锚定“双高”争创总目标,通过全面把握并处理好教育管理和专业建设中的“八对关系”,逐步形成“质量立院、特色兴院、品牌强院”的新特色新优势,为发展“新质”职业教育积累有益经验。
发展模式:把握“大而全”与“小而精”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实质上是发展模式持续性演化与辩证性确认的过程,对于人才资源、教育资源、管理力量的引进分配和专业建设、科研导向方面,职业院校常常面临“大而全”与“小而精”的选择困境。这要求既要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加强院校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整体实力,又要抓住工作重点,持续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点”上聚焦、“线”性联动,在特定领域或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
莱职一方面坚持“大而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构建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实行了学科与专业设置的优化组合,落实了人才引育的评价体系与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小而精”,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专项活动,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积极打造“流程+制度+平台”管理新模式,精准对接学生特长与兴趣点,实行小班化与特色化教学,积极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实行“一企一策”式培养计划,从细微处体现特色和亮点。
专业建设:管控“均衡”与“突破”的关系。均衡教育与特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体两面,不可对立、分裂看待。均衡,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破,侧重于在关键节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特色性建设。
莱职办学定位锁定“工科为主、多科并举”,既要在教育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平衡与协调,又不能搞“平均主义”和同步等速发展,而是通过重点突破占领先机。这要求学校具备系统思维、发展思维和战略思维,一方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承担“通才”培育的起点要求,满足人格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双向要求;另一方面,依据自身优势和发展判断,通过重点领域“单点爆破”,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莱职持续优化专业设置,聚焦地域特色产业和主链布局,提高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一古一新一制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夯实了专业基础,提高了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