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走进琼台书院—感受海南三百年文脉传承
琼台书院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距今已有319年的历史。300多年来,琼台弦歌不辍,从创办至今仍保留着讲学、藏书的传统。琼台师范学院也是我国极少有的仍以古代书院命名、在原地办学的高校。书院历经漫漫历史沧桑,是清代以来海南的文教高地,是琼崖革命思想的摇篮,开海南师范教育之先河,积淀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亮丽名片。
开山创办:开启民智,丕振文风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廷钦命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抵琼履职。他对丘濬、海瑞两公的气节文章无限景仰。为了传承丘海之志,勤宣德教、扶植士气,焦映汉捐献俸禄600两,创建府立琼台书院。书院创建后,延名宿为师,聚阖郡生童。翰林院编修吴典、一代循吏云茂琦等先后主讲书院,尤其是海南唯一的探花张岳崧主讲琼台书院,引领了书院学术和教育的发展。琼台书院以严谨治学著称,创办之时就订立条规,乾隆年间掌教吴光昇增补“日有程、月有试、旬有大小两课”的教规,道光二十年云茂琦又订《学规五则》,从学业和修身上对生徒严格要求。流传海内外的《搜书院》故事就发生在琼台书院,其不畏强权、争取自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金榜题名曾向吾门求鼎笔,蟾宫折桂须从此处借天梯。”从1705年至1902年近200年时间里,琼台书院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共培养出进士20多人,举人百余人,教化生徒一万多人,成为海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官办学府。
改制新学:无负海山,敢为琼先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琼州知府刘尚伦施行新政,将琼台书院改为琼州府中学堂,琼台进入办新学的历史阶段。1912年后,琼台改称琼崖中学。琼台成为琼崖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琼崖策源地、琼崖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中国共产X海南最早的活动基地和孕育琼崖革命早期领导人的沃土。1919年琼崖中学成为海南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地方。1920年8月,广东教育委员会将琼崖中学改为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六师学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立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琼台从此成为琼崖革命和红色文化的热土,成为琼崖革命思想摇篮和策源地。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的13位中共琼崖地委委员中有9位是琼台师生,组织会议的特派员杨善集和提供会议召开地的邱秉衡也是琼台学子。琼崖革命早期主要领导人徐成章、杨善集、王文明、冯平,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王海萍,开国上将周士第,海南参加红军长征唯一女性谢飞等都是琼台优秀学子。在革命时期,琼台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