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推动我国算力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算力作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动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算力基础设施是算力的载体,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引导我国算力产业发展。
我国算力规模持续提升,区域协同发展逐步增强。从算力规模总量来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其中智能计算占比近30%。存力规模达到约12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25%。从区域布局来看,西部枢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根据《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发布的数据,东部省份算力发展总体处于领先水平,西部省份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部分西部省份以其自身在存力、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也跻身全国前十。与此同时,各城市边缘数据中心也在加快建设,云边协同的算力布局模式更加成熟。
优化算力布局是促进供需协同、提升赋能成效的关键举措。长期以来,我国算力布局主要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较快、产业聚集度高,互联网、通信、金融等算力需求大的企业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新兴算力应用场景活跃。为了更加高效便捷地向用户提供算力资源,算力提供者大多向东部聚集。为了进一步推动东西部算力协同发展,引导算力设施合理布局,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东西部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优化算力布局是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设施建设来看,算力布局涉及数据中心物理位置选择、资源配置,对数据中心服务范围、服务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从产业发展来看,算力布局关乎整个产业的协调与平衡,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算力布局优化成效初步显现,但算力与业务、网络、应用、电力等要素协同能力仍有待强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算力应用服务能力、推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强化算力布局引导,推动算力与业务、网络、应用、电力等要素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