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12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材料
(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冲击着距震中不远的安县桑枣中学,地震波一来,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老师们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待剧烈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老师们站在楼梯口以及楼梯转角处指挥学生有序撤离。已有6个月身孕的李老师正在上英语课,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她喊道:“我们学校在搞演习,别怕!”正是这句话,全班学生以演习的心态全部有序离开。全校2200多名师生,从不同教学楼、不同教室,全部迅速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序站好队,共用时1分36秒。该校校长叶志平匆匆赶回学校,看到十多岁的学生们紧紧地挨着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围,听到大家说:“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55岁的他,哭了。痛楚地震重灾区的一些学校,不仅房屋垮塌严重,还有人员伤亡,而桑枣中学两千多名师生无一人伤亡。
(二)这次“零伤亡”的奇迹,不是靠运气,也并非老天眷顾,这应归功于全校师生平时长期坚持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习。而这最终要归功于校长叶志平,是他平时的严格要求,是他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负责,保住了学校,更保住了学校的全体师生。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X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初中教育发展研究会会员,绵阳市师范初中校长联谊会常务理事。他先后被评为安县和绵阳市明星校长,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中小学校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以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X员的师德标兵。因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确保全校师生安然无恙,叶志平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校长”。对这个称谓,他谦逊地回应,“我不‘牛’,但是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
(三)叶志平先生是桑枣中学一名普通教师,当校长后他把危楼加固作为重要任务,他说,“一个好校长首先要把安全摆在首位,对一个学校来说,一个娃娃是千分之一,可对他们的父母就是百分之百!”
桑枣中学的实验教学楼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没有招正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盖了两年多。后来,竟没人敢验收这栋楼,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维修加固,他开始自学建筑知识,身上经常带着铁锤、钢尺等工具,对教学楼边边角角仔细检查,把问题一笔笔记下来。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改造加固,排除了危险。
第一次,叶校长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楼相连的一栋质量较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修建了厕所,第二次,他将楼板间隙缝中的水泥纸袋去掉,实实在在的灌注了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期间,资金不够,他就发动老师自己动手干、那年暑假,全校教职工都不休息,参加施工。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
他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将这栋修建时仅花20万的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固,累计投入资金达40万,学校当时没有钱,叶志平就一点点想教育局要,请求支持,这40多万元是他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要来的,但数年后叶校长接受采访,被问及筹款翻修教学楼之事时,他总会强调翻修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是安县财政收入实在太小,经费有限,以至于翻修颇费周折。“5.12”汶川大地震过后,校外的方子百分之百受损,校内的8栋教学楼只有局部塌陷,最令他担心的翻修多年的实验楼,却没有塌。
安县处在地震带上,因此,县教育局规定该县中小学每周上安全教育课,桑枣中学非常认真的执行,每周安全教育课都严格要求,内容、备课、检查、考核都有详细规定。2004年,叶志平到上海参加一个研修班,无意中参加了一座写字楼的消防演习。回来后,他认识到仅教学楼结识、加强安全教育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地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当时还没考虑到地震,叶志平担心的是停电、失火,甚至宿舍楼里调皮男生的恶作剧,都可能引发群体踩踏事件。从2005年开始,桑枣中学每学期必定会搞疏散演习。
叶校长对媒体常年报道学生群死群伤事件深入分析,发现很多事件源于对细节的忽略或处理不当。因此,学校专门制定了应急疏散方法和预案,对疏散演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学校规划好每个班的疏散路线,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班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都有规定,学校要求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跑快些,以免堵塞逃离通道,4楼、5楼的学生稍微慢些,避免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刚搞紧急疏散演习时,一些老师有意见:学校老师少,课程多,再搞疏散演习和安全教育,很麻烦。有的家长也不理解,认为叶志平不专心教学,搞这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是“不务正业”。不少学生当这是娱乐,也有学生认为多此一举。但是叶校长反复跟师生们讲道理,不这么做有什么危害,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最终还是把演习和安全教育坚持了下来。定期进行,从不间断。叶校长还把学校具体安全事务分了38类,分别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签订责任书。
这些制度在地震来临之前的数年,被老师和学生们忠实地执行了下来,在很多人眼中被忽视的部分却被叶志平牢牢地抓住,日复一日地神话,雷打不动地执行。但对于“1分36秒”的奇迹,他却淡淡地说:“我们只是慢慢地摸索,最后在这次大地震中,歪打正着,用上了。”面对赞扬,他说:“其实不论任何人当这个校长,只要用心去做事,落实好各种规章制度,结果都会一样。”
(四)对学校震后新建教学楼,叶校长更是严要求,细观察,他心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教学楼不建结识,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没法向社会交待。“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叶志平一直持守这条信念。重建中,叶校长基本都是最早到学校,晚上十一二点左右才回家。因为总来不及吃早饭而以干饼子冲击。“帮我买一个干饼子回来”成了他的口头禅。
2009年初,新学校的设计图纸在叶志平这里没有过关,他列出几处问题:玻璃幕墙好看但不安全;走廊外的空心栏杆,经不起学生摔打;走廊和楼梯太窄,遇到紧急情况,容易发生拥堵;钢制防盗门,遇到地震变形很可能打不开等等。设计人员尊重他的意见,修改了设计方案。“我们并不需要豪华的学校,我们只需要教学大楼牢牢的,门前的路宽宽的。”在新校建设中,叶志平要求秉承坚固牢靠、简洁实用和节能环保三大原则。
施工期间,遇到节日,叶志平就要给建筑工人送肉送酒,建筑工人开他玩笑:“在外施工,一般都是业主为难我们,现在反过来了,我们成了上帝,哥们儿,你是不是有啥事求我们?”叶志平的确有求于他们:希望工人们能将每块砖都码得牢实些,这样学校就更安全。
灾后重建中,作为校长,叶志平绝对不参与工程采购。有人跟叶志平说:“你如果让学校买我的电线,我给你5万。”叶校长回应说:“学校一共才需要20多万的电线,给我5万,你赚什么?你干脆直接把电线送给我们学校就行了。”工程招标阶段,很多老板想请叶校长吃饭,给他送钱。无论是10万、20万还是更多,他都拒收或者退回。一个老板塞了20万在叶志平车的后备箱,他退钱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