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0年北京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
给定资料
材料一
早九点,北京市某社区的早餐店里人来人往,一缕缕水蒸气飘出窗外,在气温偏低的北京初冬格外显眼。
早餐店的旁边是干洗店和建材五金店,不远处还有便民商店、药店、理发店等等。社区门口就有一家果蔬超市,出售水果、蔬菜、肉类、面食等各类食品。“我现在都是十点多过来买菜准备午饭,走几分钟就到,非常方便。”
家住该社区的张阿姨说。
张阿姨说,社区生活变得这么方便,是近几年的事,是托了政策的福。近几年,北京市大力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被纳入了政府的工作重点。便民商店、便民理发店、小餐馆、家电维修店、益民书屋、健身室,张阿姨所在社区的服务设施愈来愈多。“小区虽然不大,但服务可是一应俱全。”张阿姨说。
所谓“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是指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即可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社区服务,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和居民个人提供的志愿互助服务、市场机制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以及特色服务等。社区服务并不局限于本社区,还辐射到周边社区,形成一个“服务圈”。
近年来,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成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为加强北京市社区服务工作,有关部门下发了《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列举了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各政府部门对这60项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政府部门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对社区组织能够实施且有优势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应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并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
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158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社区覆盖率达到92%,越来越多的北京居民受惠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建设。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
材料二
生活圈概念最初源于地理学中对于居住点空间区位的讨论。日本学者石川荣耀最先建立了一种多层级的生活圈,并用于日本的国土空间规划。他将半径45公里、人口20万的圈域的中心位置划为“月末生活中心”,即以月为时长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供应点。在月末生活中心以下,均等布置6个15公里半径、拥有5万—10万人口的周末中心。而每个周末生活中心区域内,围绕每个核心,布置6个5公里半径、拥有2万人口的日常生活中心。
这个观念对城市空间规划影响甚大。有学者提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主要在三个圈层中完成,首先是近邻地区作为第一生活地区,其次是满足更高购物需求、需要更远出行距离的第二生活地区,最后是市中心作为第三生活地区。
生活圈现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韩国,首都首尔的生活圈规划包括5个大生活圈(50万—300万人)和140个生活圈(5万—10万人)。其中,圈域的划分综合考虑区域的发展过程、用地功能及土地使用特点、行政区划、教育学区、居住地与居住人口特点、相关规划等因素。圈域的重点任务在于地区均衡发展和职住平衡等宏观问题。地区的划分综合考虑商业、商务、居住、公共服务、公园与绿地等,布局在用地功能相近、居民联系密切以及设施需求存在共性的临近地区。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活圈是微观概念,主要指的是某一范围内生活的居民所认定并实际生活在其中的区域。
生活圈不仅包括流域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观光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等,还包括人们对区域的归属感等。
在城市化地区,一墙之隔的小区也有可能不属于同一生活圈;在广大乡村地区,生活圈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的村庄,也包括与自身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密切相关的周边村庄。
材料三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身上的负担会越来越小。可是,对家住北京市国兴社区的小王来说,孩子大了,发愁的事儿也来了。以前,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的时间安排和小王夫妻俩的时间安排是一致的。
每天早上八点前,夫妻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到晚上五点下班后再去接,两人上班一点儿也不耽误。现在,孩子要上小学了,每天下午三点半就放学。谁能接孩子呢?孩子接回来到夫妻俩下班这段时间,谁来照顾呢?小王夫妻俩为这件事儿,着实犯了愁。很快,小王的烦恼解决了。社区的杨大姐、廖大姐、徐大姐三人主动上门,承诺免费轮流帮助小王接孩子,并在小王或妻子下班前一直帮助照看孩子。
在国兴社区,除了小王外,其他有类似困难的家庭,也得到了类似的帮助。杨大姐她们主动上门服务,不是偶然的,而是社区互助小组的正常活动。
说起国兴社区的互助小组,附近的居民无一不晓,无一不啧啧称赞。国兴社区有居民楼150栋,每栋楼都成立了互助小组,为各栋楼的困难居民提供帮助。社区还成立了40余个专业互助小组,有修理自行车的、有修理家电的、有提供法律咨询的、有进行调解服务的……这些互助小组大部分由退休的热心居民、X员以及居民小组长组成,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各种服务。
国兴社区互助小组的建立,是很偶然的。国兴西里5号大院有4栋楼100余户居民家庭。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小区的安全管理缺位。2004年,该大院居民自发组成了一个2人小组看管大院,每户居民每月交费5元。后来,2人小组扩充到3人,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为居民守楼护院,同时取消居民每月缴纳的5元费用。2010年,这个守楼护院的居民小组改名为互助小组。
国兴西里5号大院的互助小组的成立,引起了社区X支部和居委会的注意。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国兴社区毗邻城乡结合部,又是老旧小区,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5号大院的互助小组,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帮助居民解决了生活困难,维护了社区安全,促进了邻里和谐。2010年,社区在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推广国兴西里5号大院经验,在居民楼栋(院)中成立互助小组。
现在,社区有191个互助小组,每个小组成员1人至7人,义务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材料四
A区在《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A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A区指导目录》),列出了10大类、69项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辖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的标准。这些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一)社区的劳动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困难人员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自主创业就业等社区就业服务;(二)社区的老年人(残疾人)的居家养老、精神关怀、出行、就餐送餐和电子辅助服务,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服务,老年人信息档案服务,企业退休人员服务,托老(残)服务等特殊人群服务;(三)社区的低保人员救助、特殊群体帮扶、临时救助等救助服务;(四)社区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居民转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急教保健等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五)社区的群众文化、教育培训、早教、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科普、居民阅览、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建设、群众体育健身、居民体质测试、健身宣传培训等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六)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相关服务;(七)社区的治安信息、矫正、帮教安置、禁毒宣传、青少年自护和不良青少年帮教、法律、消防安全、应急、警务设施和警力配备、技防设施建设、社区安全稳定等社区安全服务;(八)社区的环境综合治理、绿化美化、环境保护、节能、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等环境美化服务;(九)社区便民商业、家政、代收代缴服务等便民服务;(十)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和社区网络信息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