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2年福建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级卷
材料一
“把她的家粉刷一新。给独自生活的她更多支持。”
某公益平台上,为女孩小珊修缮房屋的公益计划得到不少爱心网友的支持。1元、10元、100元……不到一个月,爱心捐赠就超过了修缮所需。
小珊家住C市N区。唯一的亲人去世,自己又身患严重疾病,让她一度有轻生念头,是N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把她从疾病与孤独中拉了出来。
“我们希望为她‘粉刷’的不仅是墙面,也是内心。”为小珊修缮房屋正是为其定制的救助“组合拳”中的一步:修葺后的房屋腾出一间出租,能有效缓解其家庭债务。同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继续教育、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她重拾生活信心。
小珊的事例是C市N区近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及社区救助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在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背景下,N区探索政策主动“上门”、精准救助、重“造血”的救助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尽管C市已建立较完备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但因救助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政策内容较复杂,总有少数困难群众不熟悉政策而未得到应有救助。唯有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才能彻底解决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0年9月,C市宣布在全市全面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制度。N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在C市最先探索此项制度。2019年,该区试点组建一支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人员、居民区救助人员和专业社工组成的300余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团队在主动发现极少数“沉默”困难群众的同时,充分发挥熟悉各项救助政策、能够调配各项救助资源的优势,就近帮助困难群众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链接资源,最终找到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差别化救助方式。“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推出至今,N区已对7000多户居民进行了精准评估,梳理出高度困境家庭重点服务对象1300多户,其中不少为原本“沉默”的困难人群。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那些本就脆弱的家庭是否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呢?N区红桥路街道救助顾问联合居民区开展主动走访。他们发现,从外地来N区的苏先生的公司因疫情无法开工,妻子无业在家,还有三胞胎女儿需要照顾,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救助顾问以最快速度制定救助方案,除发放临时帮扶金外,还链接外部资源,帮助苏先生妻子找到了线上工作岗位。
在N区华新路街道,近年来通过打通民政、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数据,形成了“可统计、可分析、可关联”的智慧救助大数据。街道服务办何主任举例说,救助顾问在比对居民医保与工会数据时,发现陈女士家庭医药费支出突然增大,上门走访后得知陈女士最近做了一场大手术,丈夫又生病在家,儿子也找不到工作。救助顾问随即为陈女士一家对接救助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部分自费医药费,还帮助其儿子找到临时工作,使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
“我们还将进一步建设好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收集渠道,做好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动态信息收集、数据管理分析工作,确保‘应保尽保,不落一户’。”N区民政局申局长说。
“贫困有时候不是光靠钱就能解决,‘社区救助顾问’就是要分析每个个体或家庭的致贫原因,以‘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救助计划,并提供全程式、陪伴式服务,把过去‘供血’式的物质救助转变为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等相结合的‘造血’式救助。”申局长说。
N区每名救助顾问都有一个“政策包”和一个“资源包”,“政策包”里装着为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政策文件,“资源包”里则有包括爱心企业、群团组织、基金会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和联系方式。救助顾问可根据救助对象实际所需及时匹配相应救助资源。“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在N区试点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困难人群被救助顾问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相关救助。
材料二
“我们金场村东不靠湖西不靠荡,是传统的纯农业村。小陈刚来时,我的的确确为他捏了一把汗。那个时候,村民们把他当外人看,都不相信这个从城里来的年轻人能带领大家改变金场村。没想到两年下来,他为金场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这个年轻人有担当!”S县官庄镇金场村70岁的余老支书感慨地说。位于三镇交界处的金场村,俗称“黄金三角”,但实际上却是经济薄弱村。2018年3月,27岁的县委办干部陈伟来到金场村担任X支部第一书记,他带领村民们脱贫攻坚奔小康,经过两年的苦干实干,把昔日的后进村变成了全镇考核一等奖的先进村。
陈伟第一次到金场村,就遭遇“下马威”,因为道路狭窄不平,他坐的车与另一辆车交会时车轮卡住了,进退不得,围观的村民无一人伸出援手,最后不得已还是找吊机吊上来的。“要致富,先修路,没有路就没有出路”,陈伟到村以后,积极协调县交通部门对出村公路进行了重新规划,争取县、镇两级财政和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用于出村公路建设。陈伟经常泡在工地上,督促工程进度,监督公路质量。不到一年时间,全长3.2公里、宽5.5米,直通国道的出村道路便扩建完成。
金场村90后小伙小周在市里经营着一家电商公司,几乎不与村干部打交道的他,却与陈伟成了患难之交。“我母亲去年查出尿毒症,每周一、三、五定期到市区医院透析。”小周介绍。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母亲的治疗计划,因为防控要求,出村已不方便,出镇、出县城就更不方便了,而母亲的透析一旦耽搁,就可能危及生命。万般无奈之下,他向村干部求助。为了让小周的母亲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陈伟在做好严密防控的前提下,亲自前往县城寻找救治医院落实透析床位。“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陈书记到处寻找治疗机会,落实了透析的医院,这份情我们一家人都记在心上。”小周说。这件事在全村传开后,大家都夸陈书记能真正帮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想为村民办事,要有钱啊!村集体经济不好,想办事也办不成。”刚到村时,陈伟就开始为村集体经济发愁。两年来,通过土地合作、劳务合作、资金合作、产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全村80%土地规模流转,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等资源,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75万元。用最快的速度打好了底子,很多事情办起来也顺畅了。在陈伟的努力下,金场村51位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提前脱贫,6名贫困学子获资助走进大学校园,成立关爱驿站解决了留守儿童暑期教育问题,以构建“生态金场”为主轴打造的美丽宜居乡村初具雏形。
让村里人富起来,是陈伟一直以来的心愿。村民孙大伯看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