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0年福建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卷
材料一
在T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小李拿着一本花名册对记者说:“这是我区近两年来回引的人员名单,主要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小李继续介绍,近年来,T区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千方百计把外出务工、经商、学习等各类人员回引回乡创业就业。2019年以来,全区已掌握外出务工人员信息11万条,累计回引2万余名老乡返乡,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
在T区务工人员输出大村G村,刚过大年十五,支部书记老梁打开了村广播“广大村民朋友,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都还没有外出,我呀,再把区里的‘把老乡留在老家’的一些政策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大家琢磨琢磨。留在家乡创业,既照顾了家庭,也帮助了乡亲嘛,还有不少优惠政策哦……最后啊,再给大家发个通知,正月二十五,区里要通过直播举办一场线上宣讲会,除了播放我区发展新面貌的宣传片和乡村振兴示范片,还将有详细的政策解读,请大家到时积极观看并转发。”老梁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我们还通过座谈会、推送返乡创业就业邀请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还有多次组织有返乡意向的人到企业现场参观走访。”在T区E村村口,记者碰到了正在开展防疫宣传的大学生村官小马,除了带着防疫资料,他的背包里还有一大叠回乡创业政策指南。小马说:“在做好防疫宣传工作的同时,我也给本村的大学生宣传一下回乡创业政策,同时再调查摸底一下外出务工人员数,收集一些就业意向及需求。”
T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和各乡镇、街道,还采取村级自查摸底、镇街分析研判﹑区级审核把关的联动模式,精准掌握全区基层干部队伍年龄﹑性别﹑学历等结构,建立缺额台账,摸清人才需求状况。同时,区政府还建立政企联动机制,了解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我们主动为村级X组织﹑民营企业和务工人员合作‘牵线搭桥’,积极搭建人才对接平台。对在外的本土人才,还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回引工作。”小李介绍到,今年T区大力推进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举办高校专场人才双选会;大力开展人才招聘活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人才的座谈会,人才论坛等。同时,为确保回引的人才留的住,区里还出台了“人才政策十条”和本土人才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
材料二
仲夏时节,小王到浦水镇旅游。踏进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晾晒在浦水河堤的上千把成品雨伞,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成为浦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浦水的油纸雨伞始创于明代初年,以引纸、桐油、楠竹、柿水等为原料,经手工精心制作而成。鼎盛时期全镇有制伞坊20余家,工匠达百数以上。浦水雨伞质优价廉,曾驰名全国,至今仍是澄江流域雨伞市场的龙头,产品畅销云、贵、川、湘、鄂五省。
看到小王长久地驻足在雨伞旁,刘大爷自愿当上了小王的导游。“过去,从十字街到浦溪一路是鞭炮街,有大大小小的鞭炮作坊几十家。十字街到医院一带是皮革街,生产经营各式皮具。还有各式瓷器店、铁匠铺、澡堂子等店面杂居其中。”刘大爷指着不远处说道,“明清时期,浦水镇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街道宽约四米,街面以长条形红石铺成,房屋店面都用杉木构造。街区轮廓如一木排,有正街、河街和后街三大街道。河街和后街各长1.5公里,各行各业在这里集中,银行、钱庄、典当行、油号、瓷庄、洋行遍布街市,数不胜数。”
“那是姚亨生号桐油店。”刘大爷继续介绍,“这个商号在清末民初,以经营桐油和茶油为主业,货物辗转运销常德、长沙、武汉等地。这边的商号李秉纪号却是以鞭炮发家,转而经营桐油,极盛时,李家的桐油占到了浦水市场桐油总量的五分之二。此外还有太平街的吉中兴、吉和兴,都是当时的桐油业经营大户。油行业的兴旺同时带来了专制油产品包装的木桶业和竹篓业的兴旺,桶行、篓行相应地发展成为一条桶匠街。谷家篓厂雇请篾匠百余名,日制油篓数百计,那时节沿河长街的篓坊常有两三千新油篓晒在太阳下,场景分外壮观。”
走到后街尾,刘大爷说:“据老辈人回忆,当时市场繁华至极,街市上十省三府会馆客商云集,市面上每天要杀60多头猪,所杀的猪就从来没有卖剩过。待装上船的桐油、生铁,因市面过于拥挤,白天无法出仓,只能到晚上起运。人们得赶在天亮前装完货物,天一亮,街市上又会被做生意的人堵塞。”
依依惜别之后,小王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刘大爷所描绘的“络绎不绝的生意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川流不息的货运船交织在一起,街市上‘腋底下送货,人头上接钱’”的繁华商业景象,久久不能忘怀。
材料三
S村“90后”姑娘小丁正对着手机在果林下做直播。只见她徒手掰开一个刚摘下的水蜜桃,粉嘟嘟的果肉惹人垂涎欲滴,立刻吸引了不少粉丝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