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推进盐碱地改造
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形态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我们应积极探索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多个地区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规模较大,回报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亟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投入,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土壤基金或者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专项资金,以分配顺序、收益让渡等方式由政府出资对其他投资者进行合规增信,强化盐碱地专项资金监督,规避资金使用风险。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长期稳定金融服务,特别是在盐碱地、耕地质量提升等后备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中长期投融资支持。同时,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积极性,制定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奖补标准和监督机制,赋予社会资本知情权,明确指标交易所得收益优先用于盐碱地项目建设,明晰资金投入和回收的闭环机制,确保“谁改良、谁受益”原则落到实处。
由于对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方面出台的支持性政策较少,部分盐碱地治理技术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科技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强。因此,亟待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在推进技术创新上,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盐碱地改良、节水灌溉、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性耕作、耐盐碱植物品种、农机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率先出台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相关技术标准,构建现代耐盐碱种业体系和新品种试验展示应用推广体系。从发挥企业的示范效应来讲,制定重点企业名录,对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的企业予以表彰,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强对比较成熟的技术的宣传,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技术体系。还要持续优化人才资源要素配置,聚焦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加大对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的投入力度,推动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领域开展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鼓励探索核心关键和前沿引领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