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加快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关键点和突破口在农村。我国有1亿多农村老年人口,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超城市,1/4的农村已经进入超老龄社会,年龄结构的转变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但受限于农村发展基础,建立与当地老年人口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规模巨大的农村老年人口与城乡倒置的国情凸显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一是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进一步加剧。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2%,2020年城镇老年人口数已经超过农村,但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仍有1.21亿人,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3.81%,高于城市的15.82%。二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占2.55%,高于城市的2.07%,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比在3%以上,广东、福建、江苏等地比例低于2%。三是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自立能力不足。尽管2020年离退休金、养老金首次成为中国老年人的最主要生活来源,但在农村地区,75.45%的老年人仍然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41.87%)和劳动收入(33.58%)生活,其中女性老年人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比例超过一半,达52.89%,是自我经济供养能力最弱的群体,也是农村养老保障最需关注的群体。四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数字接触比例与质量仍需改善。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低于城镇的83.3%;非网民人口集中在农村常住人口尤其是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的特性显示,农村老年人口面对更突出的数字鸿沟困境。
面对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改善需求,X和国家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频繁发力,以制度体系规划规范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涵盖重点关注特殊困境人群的服务需要、全体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要以及加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人才要素建设、提升服务体系中的产品服务质量,通过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打造与机构使用效能的提升、医养结合多元服务联合安全监管方式等助力服务质量的提升、基层X建结合多元主体健全养老服务的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健全投入与提高效率方式强化服务支撑等多个方面全面规划部署农村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就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短板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力度,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农村的落实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一系列发展挑战与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包括人口“空心化”造成的主体困境、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要素困境、服务网络衔接有限的碎片化困境和地区发展差异巨大的不平衡困境。一是大规模青壮年人口外流与人口“空心化”共同形塑的农村劳动力总量缩减、结构老化的主体困境,使得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存在人才老化甚至断层现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基础由此被削弱。二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起步晚,在养老服务设施、社会组织、技术要素等方面较城市相对滞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3.2万个,覆盖率仅有47.4%。三是在有限覆盖的条件下,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布局呈现碎片化特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