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君子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素有珍视家庭、忧国忧民的家国意识和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家书抵万金”,这种浓郁的家国意识和情怀亦可谓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理念,彰显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基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君子文化与家国观念是统一的,二者只是从不同向度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君子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家国的基本理念,家国意识和情怀也体现着基本的君子之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家国不但构成君子之德生发的根基,也构成了君子德行实践的基本领域。君子身可外家国而心不可外家国,有家有国方有君子之德,是以真正的君子,必重家国。
家是君子之道生发的现实基础
儒家之道,诚如辜鸿铭所说,本质上就是君子之道。“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儒家的君子之道,从其产生的现实基础来说,实产生于对“家”的理解和认同基础之上。家,构成了君子之道生发的现实基础或根基。在现实的经验层面,儒家对君子人格的证成和追求,是诉诸现实的家庭关系的。家,才是人们培育和实践君子德行的现实基础场域。离开家庭观念,就没有所谓君子之德。《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中庸》也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是本乎天地之道的,但它实践的根基和生发的现实关系,却是夫妇之道。
夫妇的组合,这是家之为家的核心要件和主干,以此为核心,才能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家庭、家族关系。“家和万事兴”,“家和”的要义取决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夫妇关系。夫妇关系正是家庭关系首要的、基础的关系,因此,夫妇之道即成为培养君子人格和践行君子之道的开端。在儒家看来,离开婚姻、家庭,也就失去了构成人的实际品德的实践基础和核心场域,是以君子必重婚姻、家庭。家是个体身心的载体,夫妇、父子是君子生命实现的内在构成,真君子爱妻教子,是因为妻儿老小就是自己生命的显化形式,自己的身体是隶属在这些基本的家庭人伦当中的。故孔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