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平台数字劳动的新特点
平台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场景之一,平台突破了传统集市的时空限制、行业界隔,更加强调服务,任何平台参与者都能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高效协同。其中,平台劳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劳动形态通过高效、精准的服务需求匹配和智能化的劳动过程管理,成为数字时代灵活就业趋势。从权益保障的视角看,爱护平台劳动者与优化平台劳动过程,关系到网络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数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平台劳动所出现的若干新特点,需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平台劳动强度出现新趋向。由于数字技术对平台劳动的渗透性不断增强,使得平台劳动者以更显性的方式持续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劳动者的重复性、高强度工作。在平台劳动过程中,像外卖配送员以及网约车司机必须进行重复性、高强度的简单劳动,这些工作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驾驶或骑行,以及接单、送货等频繁的程序操作,并且平台劳动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而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派单任务。第二方面,平台作为“数字基础设施”,使劳动者本身与各种商业场景建立链接关系,像一些网络平台主播通过语言、个性、才艺同观众形成共鸣,激发观众对他们进行情感回馈。在平台劳动过程中,通过算法驱动的绩效考核机制倒逼劳动者自愿延长工作时间,这种“效率竞赛”往往以牺牲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为代价,并且加剧了劳动者之间的内部竞争。
参与平台服务的直接劳动形式简单化。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和劳动过程的简化。劳动者入行门槛很低,一般通过简单的注册、接单便可开始工作,无需复杂的培训或繁琐的资格认证。例如基于实体服务平台的劳动者只需要借助数字工具便可以获得劳动机会,依规履约、接受劳动监管,最终取得劳动报酬;基于内容生产的短视频创作者通过发布视频内容吸引观众,获得广告收入或粉丝打赏,基于才艺互动的情感主播通过“秀”来制作休闲娱乐内容,通过与消费者互动、猜想来迎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以此获得粉丝打赏。这些直接劳动形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