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君士坦丁堡战役:出其不意的典型要塞攻防战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公元1453年4月到5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动的对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攻坚战。土军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整军备战,凭借深谋远虑的战前谋划、灵活多变的进攻样态、多倍于敌的军事实力、连续不断的围攻消耗、先进武器的研究使用最终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就此灭亡。君士坦丁堡战役中蕴含的战争指导思想和方法至今仍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精心谋划准备,全面周密部署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上千年,但到15世纪日薄西山,原来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狭小地域。从商业地理上看,君士坦丁堡地处东西商路中心,是亚洲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繁荣的商贸往来让其成为欧洲最为富裕、人口最为密集的大都市,也使它成为日益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觊觎已久的“皇冠上的瑰宝”。
拜占庭帝国兵力不足,但从防御角度看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君士坦丁堡坐落在巴尔干半岛东端一个突出的三角形陆岬之上,三面环海。向北是大海伸入欧洲大陆约长7公里的金角湾,向东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向南临近马尔马拉海的是难以攀越的悬崖峭壁,其拥有得天独厚的险要防御优势。君士坦丁堡在西面陆地上筑有双层加固墙,墙外还有宽约20米、水深约5米的护城河,在南北两面还设有单层海墙。在金角湾的入口处波斯普拉斯(现在加拉达大桥附近)用一条坚固的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的铁链封锁了奥斯曼土耳其舰队进入金角湾的唯一水道,在金角湾内设拜占庭帝国最大的海军基地。
穆罕默德二世早在其父王执政期间就立下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志愿,1451年即位苏丹后便着手各方面作战准备。在军事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面抓紧练兵备战,加紧生产胸甲、盾牌、长矛、利剑,更重要的是装备了大威力的乌尔班巨炮;另一面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欧洲一侧新建了鲁梅利堡垒,并安装大炮。鲁梅利堡垒与在海峡最窄处亚洲一侧的已建好的安纳托利亚堡垒隔岸相对,这样土军就牢牢扼制住博斯普鲁斯海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原与其北部黑海港口之间的联系,使君士坦丁堡失去了粮食等物资的补给。在外交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面对君士坦丁堡表现出友好示弱的样子;另一面为防止威尼斯等帮助支援拜占庭帝国而导致腹背受敌,利用威尼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商业利益问题与其讲和,还与匈牙利签订了休战条约。由于陆上和海上的对外交通联系被封锁,君士坦丁堡越来越成为一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