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以社会公平为基石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改革,以提高政府透明度、运行效率、公共服务质量和回应力,数字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然而,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一系列衍生的“数字鸿沟”“数字异化”“数字壁垒”等现象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值得关注,需要在实践中给予重视和完善。
社会公平对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数字政府建设通过整合各类政府数据资源,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回应公众关切,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政府数据共享互通、提升政府透明度、保障群众利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必须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正义等公共价值,而非仅关注技术实现。社会公平要求数字政府建设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确保数字红利惠及全民,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保证全体人民都能够比较平等地享有数字政府发展的权利,要确保数字红利在全体人民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即数字政府发展中的权利平等、分配合理和机会均等。
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公平问题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迅速。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统计,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位居世界前列,高性能计算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数字中国赋能效应凸显,数字经济增长稳健、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全球领先,各地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成绩显著,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数字政府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教育水平差异和年龄等因素影响,“公平差距”现象日益凸显。
一是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城乡发展差异、群体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现象开始显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数字基础设施难以完全普及和均衡化发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有效掌握和使用信息数字技术,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