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礼县四角坪遗址:国家祭祀制度的肇启场所
礼县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县城东北2.5千米处的四格子山顶部,海拔1867米。山顶外围依山势建有围墙,由于山体滑坡及水土流失,现仅存西墙与南墙地表可见,其余均遭破坏。山顶遗址为由多座夯土建筑组成的建筑基址群,中心为面积约900多平方米的方形建筑基址,四周为相互对称的附属建筑。遗址总面积约28000平方米,建筑形制规整、错落有序,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
从整体规划和设计来看,四角坪遗址是以中心夯土台为核心,周边长方形、曲尺形建筑为附属,整体呈中心对称的建筑格局。其主体建筑主要是由中心夯土台基及其四边对应的长方形附属建筑以及其四角分布的曲尺形附属建筑构成。遗址的核心区是位于遗址中部的大型方形夯土台。其平面呈方形,边长27.8米,在土台四边各夯筑有两组台阶,每个台阶两侧有素面贴砖包裹。台基边缘外1.8米处发现宽约1米的以鹅卵石铺就的散水,围绕整个中心夯土台。中心夯土台四周紧靠台缘处现存30多个截面为近方形的柱洞,底部均垫有柱础石,说明当时在土台外侧有柱子支撑屋檐。
在夯土台中心位置有一边长约6.5米的方形半地穴式空间,其四角各有一个柱坑,其内包含两个截面为方形的柱洞,半地穴周围四壁中部各有一个柱洞,柱洞底部均有柱础石。该空间内地面铺设素面地砖,部分地砖被切割形成对角线相交的图案,交点位于半地穴中心,交点处被坑(H1)破坏。地面上各处叠压多件檐头筒瓦和瓦当,由此可证明此半地穴空间上方露天,没有屋檐,应为建筑中心天井。坑(H1)北壁残留被破坏的陶水管接口,经解剖发现该陶水管向北穿过夯土高台,在其北部散水处将半地穴天井中的落水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