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精准把握,对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篇大文章。
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把握以下着力点。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ZZ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不断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根据世界科技演进态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学科群体。紧扣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培养国家战略人才、拔尖人才和急需紧缺创新人才,推动教育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引导高校与企业加强融合,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将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强教必先强师,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完善教育对外开放策略,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早日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民生需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教育领域的基本体现是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且配置不均衡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群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