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一座与改革结缘同行的港口——山东港口日照港争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实践探索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考察时指出:“日照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各种综合因素聚集优化,异军突起,成为一个重要港口。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号角。日照港是中国港口的一个鲜明符号,因改革开放而生,应改革开放而兴,用4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吞吐量居沿海港口全球第7位,成为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枢纽。改革,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密码。
因改革而生: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
日照港的诞生,是X中央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结果。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满足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创汇需求,国家决定在鲁南苏北选址建设一座大型深水码头。经过严谨、科学的比较论证,作出了在日照石臼建设深水煤炭专用码头这一重大历史性科学决策。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照港1978年规划选址,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开放,在既无老港依托又无城市依靠的困难条件下,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主动搏击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直面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课题,主动“找米下锅”,进京赴省跑市场,在开港开放第二年实现扭亏为盈,第三年成为全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2002年日照港管理权限完全下放日照市,日照市提出“港口立市”发展战略,并举全市之力发展港口。正是中央和山东省完全下放港口管理权的战略魄力,极大地催生了港城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抓住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港口也超前谋划布局,建设“大码头、大罐区、大管道”,培育出以矿石、原油、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干散货运输优势……40多年来,日照港始终坚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改革,在自我革命中守正创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改革之于日照港,是融入血脉的成长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港口人奋斗前行,推动港口跨越发展,成为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
日照港作为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枢纽,海上,80余条内外贸航线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利通航,成为内贸集装箱主枢纽港、外贸近洋干线港,以及远洋支线港,畅通服务“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海上通道;陆上,两条千公里铁路直通港区,三条高速公路、五条原油长输管线与内陆腹地紧密对接,沿黄流域经济命脉由此畅通无阻。
据统计,截至目前,日照港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铁矿石、大豆、原木进口量均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8,原油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1/9,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X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日照港作为改革开放后X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港口,它的发展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其开发开放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港口考察,特别是聚焦现代化港口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港口加速发展指引了航向。“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开放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9年8月,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将体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一的多个港口、港区进行整合升级,标志着山东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开启新篇章。
日照港成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权属一级单位,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大宗干散货占据吞吐量半壁江山的日照港而言,摆在面前的是,传统大宗干散货港口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矛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