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以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破解京津冀养老服务“痛点”
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要求“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作出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是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践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人口老龄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底,60岁以上常住人口超过2478万人,老龄化率2.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是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这为三地依托各自资源禀赋特征统筹规划、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需要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最大的挑战是优质资源的整合,需要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合作基础,激发合作动力。
一方面,发展成果共建共享能够满足区域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保障区域内人民平等的发展权利。加强京津冀地区在养老领域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北京和天津养老难题,有序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通过老龄人口的转移有效控制人口规模,解决“大城市病”难题。同时,老龄人口的转移有利于两地更好吸引青年创新型人才,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更好激发城市活力。人口转移过程中促发的银发经济能够带来更多发展红利,为推动河北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契机,也为河北抓住数字赋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机遇。可以说,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的“大民生”,也是“大产业”,是三地通过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三赢”。同时,也是以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推动“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确保京津冀发展成果惠及区域内全体人民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破解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困境仍然需要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十年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在推动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实现了不少突破,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夯实了基础,三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养老服务标准互认互通、异地医疗保险报销等相关政策保障已经实现,一批医养康养基地投入使用,区域间异地养老、旅居养老等模式成为常态。但三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河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北京和天津差距明显。京津地区老龄人口转移至河北地区,对河北经济发展正向影响尚不明显,挤占当地原有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弊端初显,亟需以推动京津地区养老服务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