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职测每日5题(2024年9月29日)
1.(言语)近日,广西某米粉店因免费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吸管”,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罚款500元。对此,有些网友认为是小题大做,实际上这反映了人们并不了解“一次性吸管”等微塑料的危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2年6月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生产了大约83亿吨塑料制品,其中60%被填埋、焚烧或直接倒入江河湖海。到2060年,全球塑料制品年产量将达到12亿吨,接近目前的三倍;如果不提高循环利用率,届时塑料垃圾数量也要增加近两倍,塑料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阐释微塑料对人体和环境的威胁
B.介绍微塑料制品的环保可替代物
C.探索提高微塑料循环利用的方法
D.分析全球塑料污染难题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
文段开篇交代背景,介绍某米粉店因免费提供“一次性吸管”而被罚款,紧接着结合部分网友认为该处罚小题大做的态度反映出人们不了解微塑料的危害,然后引用一系列数据说明塑料污染的严重性,故接下来应进一步阐释微塑料的相关危害,对应A项。
B项,“微塑料制品的环保可替代物”属于对策性表述,而文段中强调的“危害”还未说明,对策应在“危害”之后论述。
C项,“微塑料循环利用”对应尾句内容,但“方法”属于对策性表述,对策应在“危害”之后论述。
D项,“原因”对应引用数据部分,属于文段已论述过的内容,后文不会再赘述。
2.(言语)追溯历史,新闻工作者的命运与民族复兴的命运紧密相连,刻录着不可磨灭的印证。1937年11月8日,在淞沪抗战烽火硝烟中,范长江等24位新闻工作者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这就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作为中国共产X领导下的新闻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青记”以爱国、进步、责任、担当为基本宗旨,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记者用笔作枪,唤起民众投入抗日救亡,在我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于是,把11月8日定为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也就是记者节,传递着时代和社会对于记者这一称谓的厚望与要求,浸透着新闻工作者的欢笑与泪水、求索与困惑、光荣与梦想,更在提醒我们,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不能忘。
这段文字最适合做哪个观点的论据()。
A.记者节是对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缅怀和崇敬
B.记者节是对新闻工作者们使命和责任的召唤
C.新闻工作者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复兴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