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基本特质、科学内涵,体现了教育的ZZ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将X对教育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ZZ属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特征和意识形态的偏向,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与ZZ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特定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ZZ属性,是一切国家政X赋予教育的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ZZ要求来培养人的”,“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ZZ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
坚持X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X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国体性质所决定,是宪法明文规定,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X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X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加强X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统一教育战线思想和行动,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充分证明了X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是必要的,更是有效的。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完善X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X领导教育和学校的体制机制,处理好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X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教育必然是社会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和2024年两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强国指数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2年至2023年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提升28位,进步幅度居全球首位。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影响世界教育实践、塑造人类教育文明的教育文化。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抓实X的创新理论进课程教材。加强学校思想ZZ教育,纵向上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横向上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大思政格局。(下转7版)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以X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将中国共产X的伟大教育实践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