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09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资料:
1.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转移了2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大量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目前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大部分还将以农民工形式转移出来。农民工分布在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
2.据甘肃省政府外出劳务办公室介绍,2005年,全省共输转富余的劳动力409.83万人次,同比增长26.39%,有组织输转139.19人次,外出务工人员创劳务收入100.82亿元,同比增长56.55%。
3.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尽管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其社会身份仍旧是农民,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土地。他们虽然已经主要从事非农业劳动,但大多还要在农忙季节返乡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属于亦工亦农者阶层。他们的工作完全由劳务市场需求调节,与所供职的企业或雇主之间没有长期的固定契约关系,两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往往随着一项工程或业务的完成而终结。这种关系一旦终结,就需要重新寻找工作。他们的职业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他们是一个介于产业工人与传统农民之间的双向交叉的社会群体,经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颠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尚处在一种双向流动过程中,能在城里找到工作就往城市流动,找不到工作就往家乡流动。他们常年在全国各大中城漫游,苦苦寻求着各种就业机会。由于户口在农村,因此他们的许多权利和义务都与户籍所在的农村发生联系。农村是他们的输出地,往往又是他们的归宿地。找不到工作或者患了疾病,便重新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尽管不在农村谋生,但他们的根还在农村,他们的家庭、心理寄托与感情牵挂都系于农村,自我感觉上也还是一个农民。农业虽不再是他们的主要职业,但还要兼而从之,以此作为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最后生活保障。尽管他们已身在城市,从事着非农业劳动,但还带着农业、农村、农民的脐带。
4.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7%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93.4%的雇主没有为他们办理工伤保险。更有甚者,多数农民工不敢提出签订劳务合同的要求。他们往往在缺乏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有报道称,在广州接触职业危害的40多万工人中,70%以上是农民工。恶劣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相当多的农民工被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却得不到相应报酬。他们的劳动报酬原本就非常低廉,还常常受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恶意拖欠。新华社记者曾在北京、浙江、安徽随机抽样访问了80名农民工,其中竟有72.5%的农民工的工资不同程度地遭到拖欠。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原本就是来自农村的贫困阶层。他们来到城市打工谋生一般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在建筑工地打工者则大多就地住在工棚内,也有不少住在自己用各种建筑废料搭建的棚屋内。其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往往成为城市中的卫生死角。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在城市中的开支,农民工的饮食一般比较简单,他们是农贸市场低档蔬菜和街头路边饮食摊档的主要顾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是旧自行车的主要销售对象。他们想尽办法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的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够多带几个钱回家。
农民工是城市中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他们中有不少人经常处于失业状态。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10月以来,农民工遇到过失业问题的比例高达45.4%,有45.5%的人遇到了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失业。失业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连那点微薄收入也没有了。
5.尽管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现代城市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熏陶,参与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但这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尚未能锤炼出他们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多数农民工就业的个体私营企业,甚至连职工代表大会这样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维护合法权益的组织形式都没有。在这些企业里,基本没有农民工的主人翁地位可言。他们在企业里完全处于一种无权的地位,所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的关切度也根本不可能有国有企业职工那么高。除了出力干活挣得工资以外,他们根本不去关心所在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置身于这种环境和氛围之中的农民工也不可能萌生主人翁意识。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民工从业于国有企业。即便是这部分农民工,也没有多少主人翁地位可言。由于农民工同所在国有企业的关系也是一种雇佣关系,加之他们在企业里的身份被统称为临时工,因而不可能被当作企业发展的依靠力量,不仅不被吸收来加入企业工会,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而且也根本享受不到本企业城市职工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甚至连工资级别也完全与城市职工分属两个体系。同时,农民工自己在心理感受上,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单位人,没有心思去管企业的事。
6.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非当地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员,远离户籍所在地的农民工一般宁肯放弃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不愿去办理这些繁琐的选民资格手续。因为办理这些手续,他们一要中止好不容易才谋到的工作,冒失去这份工作的危险;二要付出较高的办理成本,其中包括误工工资和往返的差旅费用。因此,在办理选民资格手续和放弃参加选举二者之间,他们通常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当然,作出这种选择,并非是因为农民工们缺乏参政的热情,而是制度安排没有考虑非当地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员取得选民资格证明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是这种有缺陷的制度安排,把他们排斥在了城市ZZ生活之外。在现阶段,我国社会还缺乏让农民工阶层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缺乏使政府能够倾听到农民工呼声的机制。
7.清华大学社会学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全部100种职业的排位中,农民工居于第94位,而且排在最后10个位次的职业都与农民工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