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汉代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东汉二十四字吉语砖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清代光绪年间出土于四川省新繁县(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东汉二十四字吉语砖,既是有文字记载、四川出土的第一块汉代铭文砖,也是目前中国已出土的最大、最精美的汉代字砖。
据1947年版《新繁县志》记载,“吾繁出土之吉语砖,文曰,‘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宜弟兄;长相思,毋相忘;爵禄尊,寿万年。’……初为东郊耕者犁田所得,不止一品,厥范皆同。出甫数年,福山王文敏公懿荣游繁见之,诧为异宝,因揣数品以去,此砖遂传海内。顾其出土年岁,谈者无能详也。”正是由于近代金石学家王懿荣慧眼识珠,才使该砖名扬天下,继而引发社会各界对汉代画像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从形式上看,东汉二十四字吉语砖体现了汉代人的审美观,以及宏阔充实的中华艺术精神;从内容来看,东汉二十四字吉语砖反映了汉代人的幸福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传拓名家傅大卣自拓该吉语砖后,曾邀请容庚、于省吾、商承祚等古文字学家,黄宾虹、溥儒、张大千等书画家,以及张伯驹、启功、王世襄等鉴藏家共42位名家题跋。其中,启功所题的七言绝句为:“俨然一块大封泥,如此方砖至足奇。拓妙已超潍水上,题多欲使华山卑。”启功不仅以方砖般巨大的封泥为喻盛赞东汉二十四字吉语砖极为奇特罕见,而且认为该拓本比题跋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