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古诗英译:为丰富世界文化提供中国智慧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古诗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早在18世纪初,古诗就被译成英文走向世界。近年来,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Owen)完成了世界首部杜诗全译本。英国广播公司于2020年推出了题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英语纪录片,由此打开了世人了解古诗的窗口。以许渊冲为代表的本土翻译家在古诗英译方面成就斐然,诠释了胸怀家国情和文化梦的“翻译家精神”。古诗不古,经典永流传。在新时代背景下,古诗英译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而且有助于为丰富世界文化提供中国智慧。
古诗英译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千百年来,积淀在古诗中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华儿女的情感内涵、精神境界、思维方式、审美旨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尚中贵和、海纳百川等价值观,具有跨时空的生命力。翻译则架起了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桥梁,文化的深层影响在于心灵共鸣和思想融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译出”工作,通过“中国选择”,以高质量的译文恰切阐释古诗中渗透的“中国价值”,让世界人民也能体悟中华民族之魂,从而达到价值观、文化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互融共生。
古诗英译需要一定的技巧,仅仅停留在翻译技巧层面还不够,必须由“技”入“道”,上升到翻译理论层面,由此指导翻译实践。这样,译者就会跳出字、词转换等表层的局限,而从整体上传达古诗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译意是基本要求,译味、译境才是翻译的高格,这就需要通过炼字来实现。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