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重温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和9月12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两次谈话的节录。这篇文献强调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善科技人员待遇,推动科学技术工作,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些观念改变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极大调动了科技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7年7月,邓小平向X中央提出分管教育、科技工作。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决定当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数十万知识分子的命运。纠正了之前对知识分子尤其是科技工作者的错误看法。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在分析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后,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强调科技工作者也是生产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并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由此,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得到进一步保障,他们以极大热情投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以及改革开放呈现出巨大活力。
1988年9月,邓小平又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强调,“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他还指出,“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可以搞个综合的科研中心,设立若干专业,或者在现有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里增设一些专业,把这些人放在里面,攻一个方面,总会有些人做出重大贡献”。之后,我国一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并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和人类科技事业中作出重要贡献,印证了邓小平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