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天水:八千年文脉传承地
“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天水。”
天水,一座祖国西北的小城,却有着8000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关山当屏、秦岭为托,渭河与西汉水静静流淌,诉说着8000年的历史,传承着8000年的文脉。
伏羲创世开天明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根源与精神家园。我们中国人说起华夏文明的根源,一定会溯源到三皇五帝,会追溯到始祖伏羲。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在陇山之麓、渭水之滨,始祖伏羲“一画开天”,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伏羲氏,风姓,居三皇之首,也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王。伏羲创八卦、结网罟、兴渔猎、造书契、制嫁娶、正姓氏、定节气、创历法……以一系列创造,为中华民族奠基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开天明道”“与天地准”“开天立极”“文明肇启”,天水伏羲庙悬挂着的匾额,讲述着始祖伏羲的创世功绩。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第一庙”。
伏羲庙东北约80公里,发现了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这里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旱作谷物标本、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见证了西北地区的文明雏形。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时代,传承弘扬好伏羲始祖文化,是历史与时代赋予天水的光荣使命。天水,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力保护传承好宝贵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努力把博大精深、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转化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文化感召力,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