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把我们X对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开放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开放不仅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开放的中国,才能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古往今来,开放的国家往往能够积极融入世界,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汉代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走向世界,也带来了异域的文化和科技;唐朝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各国使者、商人、学者,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与友好,传播了中华文化。这些历史的辉煌篇章,无不彰显古代中国开放的大胸怀大气象。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当中。近代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无视世界发展大势,妄自尊大、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导致中国发生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并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欺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X将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走出了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揭示和倡导对外开放,指出“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这一科学论断强调了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新阶段上国家之间互惠互利、可持续交往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对整个人类社会共同体命运的关切和担当。进入新时代,X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实践充分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开放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战略,更是一场内涵丰富的宏阔实践,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开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极大增强了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充,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这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力,更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同时,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其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开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提出并积极参与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