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职测每日5题(2024年12月4日)
1.(言语)人类为了逃避自然的严酷无情,建立了城市,却又为城市的喧闹所禁锢,渴望回到自然。人类对于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做出种种努力,要逃避这种本性,整容、遮羞都属于这种逃避。我们为了逃避心灵的蒙蔽与混沌,发明了科学,但是,当现代科学发展得如此纤细,如此丰富,将触角延伸到所有的角落,承诺揭开所有隐藏的神秘性时,我们又觉得,科学所创造的这个安全、有序的世界有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闷气氛。于是,我们再次怀念起以往主宰我们命运的自然,期待冥冥之中某种神秘力量的介入,以及它所带来的夸张、戏剧性与命运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分析了人类在社会中的逃避心理
B.剖析了人类逃避心理的转变过程
C.描写了人类真实的逃避心理感受
D.总结了人类面临的主要逃避对象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句列举了城市建设的例子,证明了第二分句的观点——人类对于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做出种种努力,要逃避这种本性。后文列举了近代科学发展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故文段为分总分行文结构,重点句为文段第二句。对应选项,A项为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当选。B项,“转变过程”文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心理感受”为论证部分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逃避对象”为举例论证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2.(言语)随着技术的进步,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因此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