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陈庄战斗:一场“模范歼灭战”
1939年9月底,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及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部,集中优势兵力,综合运用阻击、诱敌、伏击等战术,给进犯晋察冀边区重镇陈庄的日伪军以迎头痛击,有力地挫败了敌人破坏晋察冀边区后方的企图。
研判战场态势,制定伏击计划
1939年9月下旬,八路军第120师主力由冀中转移至晋察冀边区,参加巩固北岳区的斗争。此时,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部分兵力及伪军共1500余人,9月23日在灵寿县集结,企图利用所谓的“牛刀子”战术突袭位于晋察冀边区的重镇陈庄。
陈庄,地处河北省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腹地,位于太行山区磁河上游群山怀抱之中,地势险要。抗日战争时期,陈庄是晋察冀边区的ZZ、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晋察冀边区政府、抗大第二分校、八路军第120师供给处等许多机构均设于陈庄附近,成为敌人历次“扫荡”的重点目标。获悉日伪军行动后,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判断其有可能沿慈峪、北谭庄、西岔头、大庄一线的大路进犯陈庄,遂决心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以少部分兵力诱敌深入,尔后集中优势兵力,将来犯之敌一举歼灭。
9月25日,日伪军在旅团长水原义重的指挥下,从灵寿沿大路向慈峪进犯,在遭我军部分兵力节节阻击后进占慈峪。而后,敌人从慈峪沿大路继续行进,当行至南伍河、北霍营附近时,遭到八路军第719团的顽强阻击。我军且战且退,准备将敌人诱至预设伏击圈内,但敌人进至南谭庄以后,便停止了前进。战至26日上午,双方形成对峙,敌人始终不肯前进,未进入我军预设的伏击圈。
16时,敌人全部撤回慈峪镇,并作出向灵寿县城撤退的架势。我军在分析这一情况后认为,日伪军不会轻易放弃进攻陈庄,不进反退很可能是在放“烟幕弹”,企图以此迷惑和调动我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