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可信数据空间: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源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当前正处于成形期,其主要特征之一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衍生出数据产业新业态。在此背景下,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行动计划紧紧抓住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主线,以打造数据空间中国方案——可信数据空间为关键着力点,全力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进而为推动数据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可谓意义深远。
数据空间是网络空间新形态,推动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释放
大数据的出现,为人类认知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思维视角,同时也提供了探索客观规律、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全新工具和方法,例如,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是基于大数据,使用深度学习来预测蛋白质结构。理论上讲,在足够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现实世界数字化,便可构建出一个蕴含现实世界运行规律的虚拟数字映像。在具备充足计算能力和高效数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对该数字映像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将有望揭示现实复杂系统的运行状态、行为乃至规律。显然,构建和运用这一虚拟数字映像是数据价值最大化释放的一种理想形态,其前提是实现互联网上各类数据的广泛互联、共享和流通,特别是一般不对外公开的私域数据。
互联网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支撑不同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中,信息系统通常是按照特定的业务需求来设计的,数据则根据系统功能被紧密地组织并耦合在应用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主要扮演了一个数据传输通道的角色,使得运行在不同计算机上的计算任务能够相互通信和传输数据。因此,在现有互联网技术体系下,数据全生命周期均由互联网上的信息应用系统所控制,数据并非互联网上可直接管理的独立资源。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共享流通需要在应用之间进行协同,复杂性高、灵活性差、总成本高。
为了支撑数据的高效共享流通,需要将数据与应用解耦,并拓展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体系,使得数据成为互联网上可独立标识、定位、发现和访问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为了支撑各类数据应用,需要面向具体的领域和业务场景,按照数据所对应的物理实体的结构、关系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使数据实体、数据活动(包括数据的感知、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物理世界的数字映像或孪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