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数字政府建设要谨防数字形式主义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增强治理能力的关键路径。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升级,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嵌入政府运行肌理,重塑着政务生态。然而,就在这场数字变革过程中,传统形式主义顽疾与数字技术“联姻”,披上“数字化外衣”,数字形式主义悄然浮现。数字形式主义不仅削弱基层数字政府建设的效能、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严重损害基层政府形象、阻碍数字政府建设,背离便民、高效、精准治理的初衷。
数字技术本应成为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得力助手,其在提升基层政府运行效率、增进民众福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然而,传统形式主义与数字技术的“不良”结合,产生了数字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存在一些典型“病症”,具体表现为:过度留痕依然存在。基层工作人员忙于在各个数字平台拍照、打卡,上传冗长繁复的工作记录,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各类政务APP与平台过多,陷入“泛滥”困局。有的部门各自为政,推出专属应用,诸如X建、综治、民政等各类APP功能交叉重复,平台沦为无人问津的“电子摆设”,空有建设之名,却无法发挥服务效能,考核评价也陷入“数字陷阱”。有的地区强制线上预约办事,线下窗口闲置,工作重心从解决民生诉求偏移至数字指标“包装”,等等。
追根溯源,数字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层缘由,政绩观扭曲是内在“病灶”,罔顾数字背后的服务实效与群众真实需求,同时监督考评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刚性特征,使其得以不断强化。加之部门间信息壁垒的存在,加剧数字平台的无序与低效。因此,亟须破解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形式主义,要以政府数字化为依托,着力从技术与治理要素融合方面入手,释放数字技术效能,赋能数字政府建设。